2025新加坡EP申请指南|COMPASS框架打分标准、豁免条件与通过技巧
随着新加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自2023年9月起,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 EP)申请全面启用COMPASS评估框架。该框架通过量化指标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分,旨在吸引高技能人才并促进本地劳动力多元化。本文将系统解析2025年EP申请的COMPASS评分标准、豁免条件及核心打分要点,为申请人提供实用指导。
一、什么是COMPASS框架?
COMPASS(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是新加坡人力部(MOM)推出的EP评估系统,基于多项指标对申请人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申请人需在个人指标与公司相关指标中累计达到40分及以上方可符合EP申请条件。该框架强调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及其对新加坡经济的互补性,同时兼顾企业多元化与本地就业支持。

二、COMPASS的六项评估标准
COMPASS从两个维度共六项标准进行评分:
- 个人指标:薪资水平、学历背景
- 企业指标:多样性、支持本地就业
- 加分项:紧缺职业清单、战略经济优先
三、COMPASS评估标准详解
1. 薪资水平
申请人固定月薪需与新加坡同行业同龄全职本地雇员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 
得分规则: - 
超过90%水平:20分 
- 
65%-90%:10分 
- 
低于65%:0分 
 
- 
- 
说明:薪资数据参考MOM公布的行业基准,年龄分段为23-45岁、45岁以上两类。若申请人为年轻申请者或新兴行业从业者,需提供薪资构成证明以增强可信度。 
2. 学历背景
根据最高学历等级评分:
- 顶尖学府毕业(如QSTOP100、新加坡公立大学):20分
- 本科及以上学历(非顶尖学府):10分
- 无大学学历:0分
- 认可机构:包括中国“双一流”高校及部分国际认证院校,具体名单可参考MOM官网。
3. 多样性评估标准
根据申请人国籍占企业EP持有人总数的比例评分:
- 占比<5%:20分
- 5%-25%:10分
- >25%:0分
- 目的:鼓励企业构建国际化团队,避免单一国籍集中。
4. 支持本地就业
根据企业本地员工占PMET(专业、经理、执行人员和技术员)比例评分:
- ≥50%:20分
- 20%-50%:10分
- <20%:0分
- 备注:企业需提交本地员工社保缴纳记录作为证明。
5. 技能加分项(紧缺职业清单)
若职位属于新加坡紧缺职业清单(Shortage Occupations List),可额外加20分。该清单每三年更新,2025年重点领域包括:
- 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
- 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研究员、护理专家
- 绿色经济:碳管理顾问、可再生能源工程师
6. 战略经济优先加分
申请人若参与新加坡战略优先项目,可额外加10分,包括:
- 创新企业:获得新加坡政府认证的科技创新公司
- 重点行业:金融科技、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
四、COMPASS如何影响EP资格评估
- 总分计算:累计个人与企业指标得分,若包含加分项,最高可达100分。
- 及格线:40分及以上为通过,低于40分则需进一步审查。
- 综合评估:即使总分达标,MOM仍会结合公司背景、行业需求等因素综合审批。

五、COMPASS评估框架豁免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可豁免COMPASS评分:
- 月薪≥22,500新元(约为同龄本地顶级收入者1.5倍)
-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协定或新加坡双边协定申请
- 填补短期紧缺岗位(最长1个月)
- 申请人为新加坡本地公司外派至海外任职后调回
六、总结与实用建议
- 提前评估分数:根据薪资、学历、公司多样性等维度自行测算,确保达到40分基准。
- 关注职业清单:若从事科技、医疗、绿色经济领域,优先申请紧缺职业加分。
- 优化材料准备:学历需经正规认证,薪资需提供银行流水或税务记录。
- 企业配合关键:公司需提供本地员工比例、业务领域证明以支持多样性及战略经济加分。
结语
COMPASS框架通过透明化评分标准,为新加坡EP申请提供了明确指引。申请人需结合个人优势与企业背景,精准匹配评分维度,同时关注政策动态与职业清单更新。通过提前规划与材料优化,可显著提升EP申请通过率。
往篇推荐
- 新加坡EP门槛2026年全面上调!当前至2025年底为最后窗口期
- 新加坡EP门槛2026年全面上调,2025年底前为最后窗口期 | 附避坑指南
- 新加坡EP政策重大调整:2025年起薪资门槛上调,申请机制全面升级
- 2025年新加坡公司审计新规深度解析:中国卖家的挑战与机遇
以上就是2025新加坡EP申请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Shirley@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37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