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中美经贸磋商迎来新进展。双方宣布:原定恢复的对等关税将 再度“暂停”90天,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注入一剂“强心针”。对中国跨境电商与制造出口商而言,这不仅是缓冲期,更是逆势突围的重要窗口期。

一、最新动态:中美就经贸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关税暂缓成焦点
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高层经贸会谈。双方围绕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核心议题,展开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
双方明确肯定了此前日内瓦经贸会谈与伦敦机制框架的阶段成果,并一致同意将原定于8月1日起恢复的关税措施继续延缓90天。其中包括美国此前对部分中国制造品征收的24%惩罚性关税,以及中国对对等美方商品的反制措施。
此次延期是对6月5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进一步落实,表明在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大局上,中美依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
二、背后逻辑:关税背后的全球供应链压力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多次波动,对全球贸易环境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在高科技产品、电子消费品、纺织鞋服、家居类目等领域,中国卖家首当其冲。
根据美国商务部2025年中期贸易简报,2024年美方对华征税商品中超六成为中小企业出口主力品类。而随着全球通胀压力缓解、拜登政府在大选年面临经济稳定压力,美方对持续加征关税也显得顾虑重重。
此次延缓,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也是对当前通胀控制、供应链恢复、产业合作机制稳定等政策大局的顺势回应。
三、对中国卖家的影响:出口信心恢复,定价优势短期提升
1. 订单回暖窗口开启
在关税暂缓的90天期间,美国进口商有更强动力增加库存补货,跨境B2B出口、OEM制造将出现短期订单回补效应。部分因高关税而暂停合作的采购商可能重新下单。
2. 平台卖家可适度放宽价格策略
部分品类由于税率减缓,平台成交价压力减少,中国卖家可暂时降低让利幅度,提升利润空间。建议卖家合理规划价格区间,同时提升SKU运营效率。
3. 仓储与物流部署提速
美东美西双边物流链路的通畅仍是关键瓶颈。建议中国卖家利用当前窗口期加快海外仓补货节奏,缩短交付周期,抢占流量与回购。
四、中国卖家如何抓住这波90天“黄金窗口”?
(一)精准备战旺季前哨
90天窗口将贯穿秋季开学季、黑五备货潮与Q4前期营销期,是全年重要发力节点。建议卖家提早布局核心品类与热门SKU,依托数据工具预测流量走向,提升抗压能力。
(二)关注HS编码调整与新兴市场政策红利
根据海关总署2025年第二季度政策通告,部分商品将进行HS编码修订,涉及锂电池、新能源组件、智能小家电等热门出口品类。建议企业及时核查出口分类,规避未来潜在政策变动风险。
与此同时,RCEP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多边减税机制正在加速落地。中小出口商可借力宁波、厦门、深圳等港口型综试区政策红利,拓展东盟、中东、拉美等替代市场。
(三)参与全球对接,建立高质量合作链路
以宁波国际货博会2025年展会为例,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与物流商将齐聚一堂,为中国出口企业构建高效对接通道与订单撮合平台。当前展商与货代名录预约已开放,建议外贸型卖家及品牌制造商提前预约对接优质客户与货代资源,提升履约保障能力。
【2025宁波国际货博会全球对接通道已开放】
作为中国跨境出口的重要平台之一,本届宁波货博会将携手全球货代资源、外贸撮合平台及物流链服务商,为卖家打造一站式出口服务对接通道,涵盖海外仓储、清关代理、国际专线等。
立即预约抢占展商名录资源,对接全球采购商与货代资源,抢跑秋季采购季!

结语:保持定力,积极应变,打造韧性增长体系
这次关税展期是暂时的,也是动态的。对于中国卖家而言,真正的竞争力不只是政策上的宽松,而是如何构建更强的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运营能力与海外市场适应能力。
中美经贸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全球市场从未缺少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卖家,90天不是倒计时,而是加速期。
如需进一步了解货代资源对接、RCEP出口政策、出口退税操作,或获取宁波国际货博会展商名录,请持续关注我们ingstart团队——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注册、税务、物流、合规、运营等一站式企业服务支持。
往篇推荐
- 美国-印尼关税协议重塑贸易格局:中国卖家抢占东南亚市场的3大机遇与落地策略
- 2025特朗普关税新政全面解读:中国卖家如何通过架构与税务策略突围美国市场?
- 中美经贸新动态:协议框架初现,特朗普关税政策风波再起
- 瑞银深度剖析:全球经济9大棘手问题与投资策略 | 关税、美元、通胀及央行政策全景透视
以上就是最新经贸会谈释放积极信号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