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4个国家发出关税威胁函,警告称若未能在8月1日前达成贸易协议,将对其商品恢复至“Liberation Day”(4月)机制下的对等关税水平,税率高达25%至40%。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并未在此次制裁名单中列出。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内幕,洞察中国跨境卖家的机会,并提供实操建议。

一、美方本轮关税威胁的背景与机制
✔ 背景:90天谈判缓冲延至8月1日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多国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但随后给予90天过渡期,以促成贸易谈判。原本该期限于7月9日结束,但财政部长贝森特已明确宣布延长至8月1日,为谈判提供最后机会 。
✔ 涉及国家与税率划分
美方向日本与韩国威胁征收25%关税,其他12国(如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被通知征收25–40%不等的多个梯度税率 。
✔ 目的:加速谈判,施压提升美方出口和军事投入
特朗普政府强调,此举是为纠正贸易逆差、提升国防投入,并促使他国开放市场、增加采购美国产品 。
二、中国为何“安全过关”?背后逻辑拆解
✅ 谈判机制持续运行,避开“制裁名单”
与日韩等国尚未达成实质性协议相反,中美之间谈判从5月起多轮磋商,双方在稀土出口、出口限制等方面已达初步共识,谈判机制仍在稳步推进中 。
✅ 关键领域互相依赖,中美互为战略伙伴
美国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稀土、太阳能电池等关键资源,触发战略互制,使得美方不会贸然对中国实施报复性关税 。
✅ 中美阶段性协议已成事实 – 初步“休战”
虽然未达全面协议,美国已在多个领域解除部分限制,中国亦承诺相应配合,形成事实中的阶段性“和平”姿态 。
三、此次关税升级将如何影响中国跨境卖家?
⚠ 1. 供应链调整压力增大
日韩、东南亚国免谈判失败可能将失去美国订单,中国卖家有望获得订单市场转移,成为替代供应商。然而同时也面临成本上涨、物流受限等挑战。
⚠ 2. 货币与贸易政策走向需密切关注
美方持续“武器化”关税政策或推动美元走强、全球通胀提升。中国跨境卖家应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滞胀风险,提前采取汇兑对冲策略。
⚠ 3. 出口政策或迎来支持机遇
若中国应对美方关税威胁,国家可能出台出口补贴、信用保险或贸易便利化政策,助推相关产业出口转向,包括跨境电商卖家 。
⚠ 4. 中美、印美谈判波动带来的连锁机遇
若中美阶段性协议受挫,美方或对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但短期内由于谈判仍在继续,中国仍具备“缓冲窗口”。可利用此期争取美国进口商合作。
四、中国卖家如何抓住机会?实操建议
► 靠近政策风口
密切关注商务部、工信部和国台办发布的出口扶持政策,如出口退税、信用保险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以降低出口成本。
► 调整供应链布局
可在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地加设工厂或采购基地,以对冲美方可能的贸易壁垒并保持成本优势。
► 产品与业务结构升级
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化以及认证标准(如UL、CE、FCC等),降低对低价竞争的依赖,并提升对欧美市场的认知度与信任度。
► 强化物流与金融韧性
建议提前与国际物流合作方锁定运价,布局多通道配送;并使用银行结汇、保函、汇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稳健运营。
► 发挥跨境电商平台优势
充分利用亚马逊、AliExpress等平台的市场多元化特性,拓展欧洲、拉美等备选市场,分散美国市场风险。

五、政策与贸易环境演进观察
🔹 美方策略具延续性但仍有谈判空间
财政部与商务部仍表示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贸易摩擦,且特朗普政府强调除非国家在外交及贸易上处理欠妥,否则不会盲目执行关税 。
🔹 WTO机制再度受挫,谈判成为主要途径
虽有多国准备在世贸组织提出争端,但特朗普政策下WTO机制效能受限,谈判将成为达成协议的主要渠道 。
🔹 中美谈判成长期焦点
美国高层访问及商务部长互动频繁,中美谈判窗口仍在。卖家应根据谈判进展迅速调整战略,应对局部市场变动。
总结:
此轮“14国威胁”,中国在名单之外恰是谈判优势体现。针对当前事态,中国跨境卖家不仅应把握供应链重构机遇,还需通过合规运营、市场多元、金融稳健等手段强化竞争力。抓住这阶段的窗口期,配合政策支持,正是赢得未来的时机。
往篇推荐
- 制造业出海越南必看:最新外资准入政策、建厂流程与税务架构设计全解析
- 2025越南建厂全攻略:制造业外资准入政策、设厂流程与税务架构解析
- 越南加入金砖伙伴国:中国企业投资越南的7大关键策略与机遇(2025最新版)
- 越南CRS自动交换最新动态:中国居民境外所得如何合规申报?
以上就是2025跨境电商机会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