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通用报告准则)在全球范围的持续推进,信息共享的网络已覆盖超110个国家与地区。对于中国高净值人士、跨境卖家、自由职业者而言,资产隐私与跨境账户的合规性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在这一趋势下,一个问题被频繁提起:“现在还有哪些账户可以避开CRS?还能不能开?”
答案清晰且现实: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美国本土账户未参与CRS信息交换。

一、CRS监管趋严,信息孤岛正在消失
CRS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全球性税务信息自动交换机制,旨在防止跨境逃税。中国自2018年起正式实施CRS,与其他100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税务信息共享网络,涵盖银行账户、保险、信托等各种金融资产。
CRS执行的实质是——只要你在CRS成员国持有账户,其信息都可能被自动交换回中国税务机关。
例如:
-
在香港开设的个人或企业账户,若账户持有人是中国税务居民,其资料将会被送交中国税务局;
-
在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设的账户也会被纳入CRS交换范围。
这意味着传统的“离岸账户隐私”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监管正以“全球同步”方式压缩灰色地带。
二、美国为何仍不参与CRS?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心的美国并未签署CRS协议,而是坚持使用其自身制定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ATCA)。FATCA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向美国国税局(IRS)报告美国纳税人的资产信息,但并不反向共享其他国家纳税人的账户信息。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美国本土银行开户,其账户信息不会被自动上报给中国税务局。这一点,使得美国账户成为目前仅存的“非CRS账户”。
从制度上讲,这不是漏洞,而是美国独立立法体系的结果:
-
美国推行FATCA,但未承诺加入CRS;
-
美国掌握大量全球资产信息,但选择性回报;
-
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美国短期内将加入CRS。
这使得美国账户在高净值圈层中被认为是当前“信息差套利”的最后机会。
三、高净值人群为什么青睐美国账户?
对于关注全球资产布局和税务合规的中国高净值人群,美国账户带来了以下几个优势:
-
避开CRS自动交换
美国账户不参与CRS,天然提供资产隐私保护。 -
政策清晰,监管稳定
美国金融监管虽然严格,但透明度高,政策更新有稳定周期。 -
支持多币种和国际理财
美国账户多支持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交易,利于全球资产配置。 -
可关联美国投资或身份规划
通过开设美国账户,部分客户也开展如美国保险、信托、移民等后续服务。
四、还能不能开?美国账户的可行性与门槛分析
虽然美国账户仍可开设,但窗口期正在收紧,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
必须开设美国本土账户
只有在美国本土银行(如BoA、Chase、Citi等)开设的账户才有效规避CRS。美资银行在香港、新加坡分行开设的账户依然参与CRS。 -
开户流程需准备充足材料
一般需提供:护照、地址证明、税务声明、开户目的说明等。部分银行要求亲访,有的支持远程视频开户。 -
账户用途必须合规合法
美国监管严厉,任何非法用途(如洗钱、逃税)都将被严惩。建议通过正规服务机构规划开户路径。注:美国公司注册需求的客户可直接联系(微信号:19315378650)
五、监管信号:信息差正在缩小,合规为先
尽管美国暂未参与CRS,但全球金融信息监管正不断趋于一体化:
-
2023年OECD更新CRS标准,要求加强对数字资产、保险等账户的监管;
-
中国税务机关加强对境外金融账户持有人的申报审查,海外收入申报不全或遗漏面临高额罚款;
-
多个国家已与美国就FATCA/CRS信息对接展开磋商,美国是否长期保持“信息孤岛”仍具不确定性。
因此,美国账户虽然暂避CRS监管,但并非永久安全港。提前规划、合规使用、合理申报才是资产保护的核心逻辑。
六、结语:信息差窗口有限,合规配置为上策
CRS监管升级的背景下,信息透明已是趋势。美国账户当前确实是非CRS体系下的“最后一片净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合规风险的警惕。中国高净值人群应在专业机构协助下,结合个人税务身份、资产结构、投资意图,制定科学合规的全球账户配置方案。
信息差终将消失,抓住窗口期是机会,顺势合规才是长期之道。
往篇推荐
- CRS税务监管升级!境外收入补税【最详解析】:哪些收入需要补税?如何申报全球征税?
- CRS时代高净值人群——美股投资税务优化实战指南
- 美国关税重压下Temu战略转移:新兴市场机遇+美国公司注册避税【最全攻略】
- TEMU美国本土店入驻全指南:低成本高回报的出海新机遇
以上就是CRS监管升级中国高净值人群还能开哪些非CRS账户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1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