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80亿豪赌欧洲市场:十年试错后的再出海新路径

2025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再次将“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的宏图推向聚光灯。不同于过去的跨境电商模式,这一次京东明确选择了欧洲市场作为主战场,并打出两张关键牌:收购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Ceconomy,以及重启Joybuy平台

这场总估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的豪赌,不仅意味着京东出海战略的全面升级,也代表了中国电商巨头们在全球化路径上的分歧:阿里强调生态协同,拼多多依靠极致低价,而京东则选择了“重资产+本地化”的道路。那么,京东能否摆脱过去十年的出海困境?在欧洲市场能否闯出一条新赛道?

京东180亿豪赌欧洲市场:十年试错后的再出海新路径
注:京东跨境电商和海外公司注册需求的客户可直接联系(微信号:17352926124)

十年出海试错:京东的坎坷与反思

京东的出海探索始于十年前。2015年,京东先后在俄罗斯、印尼、泰国等市场试水电商平台,甚至不惜自建物流体系。但结果并不理想:

  • 俄罗斯站点上线不到一年便撤退;
  • 东南亚市场投入巨大,但印尼和泰国业务最终关闭;
  • 过去主打的跨境电商模式,因高物流成本、消费者体验差、政策限制而难以长期维系。

这些失败让京东意识到:跨境电商“卖便宜货”的模式,不足以支撑长期的全球化战略。刘强东多次强调,“跨境只能解决短期销量问题,但无法真正塑造品牌”。

因此,2025年的京东出海战略发生根本转变:不做跨境电商,只做本地电商,要在欧洲市场构建和国内相似的“本地基建、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的完整模式。

战略动向一:收购Ceconomy,拿下线下桥头堡

7月底,京东通过全资子公司发起对欧洲零售巨头Ceconomy的公开收购要约,总估值22亿欧元(约185亿元人民币)。

Ceconomy的价值何在?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Saturn两大知名品牌,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2024财年销售额突破220亿欧元。

对京东来说,Ceconomy的吸引力有两点:

  1. 线下信任背书:在欧洲消费者心中,MediaMarkt和Saturn门店长期是高信誉的电子产品零售渠道,这有助于京东快速获得用户信任。
  2. 仓储+配送节点:这1000多家门店可兼做仓储中心和配送站点,与京东物流形成互补,加快“当日达、次日达”的落地。

政策背景与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零售业并非空白市场。京东的收购已获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批准,但跨国收购涉及到**欧盟竞争法、雇佣法规及数据合规(GDPR)**等多重监管要求。未来京东能否顺利整合Ceconomy的5万名员工(其中仅德国就有1.7万),将是成败关键。

这类大型收购与并购,往往建议通过专业合规机构(如 IngStart)进行跨境尽调、反垄断申报与投后整合辅导,以避免踩中合规“红线”。

战略动向二:重启Joybuy,聚焦六大核心市场

除了收购线下资产,京东在欧洲的线上布局也在加速推进。2025年8月,京东宣布Ochama平台更名为Joybuy,并将战略重心锁定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大核心市场。

这种战略收缩与聚焦,体现出京东在海外市场更为谨慎和理性的判断:

  • 不再追求“大而全”的25国覆盖,而是深耕资源集中度高、消费力强的西欧核心区;
  • 通过本地仓储与供应链联动,强化用户体验,避免过去跨境模式的配送短板。

刘强东坦言:“欧洲市场至少还需要1-2年才能完全跑通,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京东欧洲业务才能真正进入正轨。”

三大电商巨头的全球化分野

在2025年的出海格局中,三大巨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

  • 阿里巴巴:生态协同
    通过Lazada与天猫的系统打通,打造“一键轻出海”模式,卖家门槛低,适合试水东南亚。
  • 拼多多(Temu):极致低价
    依靠“价格赛马机制”压缩成本,短期快速扩张,但长期受制于品牌信任与监管压力。
  • 京东:本地化运营
    以“自建+收购”方式深耕欧洲,强调品牌与用户体验,走长期主义路线。

这三种模式,反映了中国电商巨头在全球化战略上的差异,也为中小卖家提供了不同的出海参考路径。

京东180亿豪赌欧洲市场:十年试错后的再出海新路径
注:京东跨境电商需求的客户可直接联系(微信号:17352926124)

京东欧洲突围的三大挑战

1. 与亚马逊的正面竞争

亚马逊早已在欧洲深耕多年,其物流体系、会员生态、本地化程度均遥遥领先。京东若复制同样的模式,很难形成差异化优势。刘强东的应对策略是:引进中国品牌,打造独特商品供给。截至2025年6月,京东国际业务已签约1000个中国品牌。

2. 本地化运营难度高

跨国收购带来的文化差异、管理体系融合、人力成本管控,都是京东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让中国式的“京东速度”与欧洲零售业传统运营模式融合,将考验管理层能力。

3. 重资产模式的高风险

京东选择“本地基建、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意味着前期投入巨大。如果模式成功,将极大提升消费体验;若失败,沉没成本将难以消化。

全球售与半托管:京东的另一条出海路径

除了本地电商模式,京东也在探索新的跨境模式。2025年7月,京东全球售推出“海外仓半托管”策略,面向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九国招商。

这种半托管模式介于“全托管”和“自运营”之间:

  • 京东负责:流量获取与品牌推广;
  • 商家负责:上架、定价、履约、售后。

同时,京东重点招商中高端品类:3C数码、家电、运动户外、母婴个护、华人食品等,与刘强东强调的“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方向一致。

对于许多有供应链优势但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卖家,通过专业机构(如 lngStart)进行合规架构搭建、税务筹划和品牌推广,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加快出海落地。

结语:京东能否在欧洲再造一个“京东”?

京东此次欧洲豪赌,既是对过去十年试错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十年全球化格局的主动布局。

选择本地化、重资产的道路,意味着京东将走一条更艰难但可能更可持续的路线。这场出海之战,既是京东与亚马逊的正面交锋,也是中国品牌能否借助平台走向欧洲主流市场的重要窗口。

可以预见,京东的出海之路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最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京东自身的执行力,也离不开政策合规、市场认知和本地化运营的全面把控。

对于正准备出海的中国卖家而言,选择合适的路径、搭建合规架构、借助专业机构(如 lngStart)进行整体规划,或许才是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的最佳方式。

京东180亿豪赌欧洲市场:十年试错后的再出海新路径

往篇推荐

以上就是京东180亿豪赌欧洲市场:本地化电商能否再造一个京东? 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0984.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