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美国信用卡(简称“美卡”)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入门门槛”——必须提供美国手机号和美国地址。这两项信息不仅是填写申请表时的必填项,部分银行还会通过短信验证码、邮寄卡片等方式验证你的身份。
本文将从手机号获取和地址获取两方面,详细介绍2025年最新、可行且稳定的解决方案,帮助新手高效完成美卡申请的第一步。

一、为什么申请美卡需要美国手机号和地址?
1.美国手机号的作用
- 银行在线申请页面要求填写美国本地手机号
- 部分银行会通过短信验证码验证申请人身份
- 用于接收账户安全提醒、交易通知等信息
2.美国地址的作用
- 银行寄送信用卡、对账单、税务文件等
- 用作信用记录中的“Residential Address”
- 便于接收重要通知和官方信函
缺少这两项信息,几乎无法完成大多数美国信用卡的申请流程。
二、获取美国手机号的常见方法
1. Google Voice(推荐)
- 优点:免费、长期稳定、支持接收验证码、界面简洁。
- 前提条件:注册时需绑定一个真实的美国手机号,通常需要美国朋友协助或通过代注册服务完成。
- 适用人群:有美国人脉资源,或可通过渠道完成注册的人。
- 注意事项:需保持号码活跃,否则可能被回收。
2. TextNow
- 优点:注册简单,可直接获取美国号码并接收短信。
- 缺点:部分银行验证码可能收不到;长期不使用会回收号码。
- 适用人群:临时使用或短期尝试美卡申请的新手。
3. 真实运营商号码(Tello、US Mobile、Ultra Mobile 等)
- 优点:由美国本土电信运营商提供,信号稳定,银行识别度高。
- 缺点:需支付月租费用,一般在5~20美元/月不等。
- 适用人群:有ITIN、计划长期使用美卡或频繁在美国有业务往来的人。
重要提醒:
- 尽量避免使用Google Fi申请美卡,部分银行会识别为虚拟运营商而拒绝。
- 注册完成后需定期使用号码,防止失效或被回收。
三、获取美国地址的可行方案
1. 亲友地址(最优选择)
- 优点:真实可信,有人代收信件,银行信任度高。
- 缺点:需麻烦对方,并可能在信用报告中与对方信息关联。
- 适用人群:在美国有可靠的亲友网络的人。
2. 付费地址服务商
- 优点:提供可接收银行信件的真实地址,支持转寄或扫描上传信件,部分可代激活信用卡。
- 价格:通常为20~50美元/年,按服务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
- 适用人群:无美国亲友,但希望稳定、安全收信的新手。
3. 虚拟邮箱服务(Planet Express、Shipito 等)
- 优点:可接收包裹和信件,支持转运海外。
- 缺点:部分银行可能识别为商业或虚拟地址而拒绝。
- 适用人群:需要同时解决物流和收信问题的人。
注意事项:
- 申请美卡时最好使用**Residential Address(住宅地址)**或可信商业地址中转。
- 避免使用PO Box(邮局信箱),大多数银行不接受。
四、手机号与地址组合推荐
项目 | 推荐方案 | 备注 |
---|---|---|
手机号 | Google Voice / Tello / Ultra Mobile | 可收验证码,适合长期稳定使用 |
地址 | 亲友地址 / 付费地址服务商 | 可安全收卡、收信,银行认可度高 |
组合示例:
- 新手短期尝试:TextNow + 付费地址服务
- 长期稳定使用:Google Voice + 亲友地址 或 Tello + 付费地址服务

总结
在申请美国信用卡的过程中,美国手机号和美国地址是入门的两大关键要素。手机号方面,Google Voice因稳定性和免费特性被广泛推荐,但对于长期规划用户,Tello等真实运营商号码更安全可靠。地址方面,有亲友地址无疑是最佳选择,而付费地址服务则是无美国人脉的新手的优选替代方案。
一旦解决了这两项信息,新手即可逐步申请适合自己的入门信用卡,例如Capital One、Discover、Amex等,并在后续结合ITIN申请、信用记录建立等策略,实现更高额度、更丰富权益的美卡布局。
往篇推荐
- 高至5%年化,灵活取用,美国各大银行利率对比+开户建议全攻略
- 花旗银行开户指南:全球账户类型、最低存款要求及流程详解 | 香港/美国/新加坡
- 【跨境攻略】轻松开设美国银行账户:华美银行与花旗银行开户指南
- 中国投资者凭ITIN炒美股全指南:可开户券商、报税规则与平台避坑建议
以上就是手机号与美国地址获取技巧与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