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联合推出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简称“柔新经济特区”)备受瞩目。该特区以中国“深港模式”为蓝本,旨在通过政策协同、产业互补和基础设施互联,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文将深入解析柔新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核心优势及未来潜力,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关键参考。

一、柔新经济特区概况
柔新经济特区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总面积3505平方公里,涵盖新山市区、依斯干达公主城、森林城市等9个旗舰区,面积是新加坡的4倍,接近深圳的2倍。特区以“东南亚深圳”为目标,聚焦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11大核心产业,致力于打造跨国经济合作典范。
1. 战略定位
- 对标“深港模式”:结合新加坡的资本、技术优势和柔佛州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形成“前端(新加坡金融+全球网络)+后端(柔佛生产+区域辐射)”的产业协同模式。
- 辐射东盟市场:依托柔佛的地理位置,覆盖东盟6亿人口市场,成为区域贸易与投资枢纽。
2. 经济目标
- 短期(5年):吸引50个高质量投资项目,创造2万个专业技术岗位。
- 长期(10年):累计推进100个项目,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年均贡献经济增量260亿美元。
二、柔新经济特区的核心建设目标
1. 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特区优先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高增长领域:
- 数字经济:建设东南亚数据枢纽,吸引英伟达、谷歌等企业布局AI算力中心,目标2028年数据中心容量超越新加坡。
-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光伏、储能项目享受土地审批加速和电价补贴,半导体封测、精密电子产业可获最高30%所得税减免。
- 生物医药与绿色技术:结合马来西亚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70%的目标,推动低碳产业链发展。
2. 深化跨境合作与政策创新
-
通关便利化:2026年启用新柔捷运系统(RTS Link),通关时间缩短至15分钟,日均载客量达10万人次。
-
税收优惠:
-
制造业(AI、量子、航空航天)企业可享15年5%超低税率。
-
知识型员工个人所得税减免至15%(10年)。
-
-
一站式服务:设立投资服务中心,审批流程缩短至3个月。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一体化
- 绿色能源合作:建立跨境电力市场,推动太阳能、风能开发,减少化石能源依赖。
- 人才与教育联动: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吸引国际企业与本地高校合作(如柔佛-新加坡教育城)。
4. 提升国际竞争力
- 吸引全球投资:通过税收激励、政策稳定性承诺,吸引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及中资企业入驻。
- 示范效应:作为新马建交60周年标志性项目,为东南亚跨境合作提供范本。
三、柔新经济特区的核心优势
1. 高性价比,享两国优势
- 低成本运营:相比新加坡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柔佛州提供更低的土地、劳动力成本。
- 毗邻新加坡:企业可快速获取新加坡的技术、人才和供应链资源。
2. 区位与技术资源优势
- 交通便利:距新加坡车程仅40分钟,便于技术人才和供应商流动。
- 产业协同:新加坡提供金融、研发支持,柔佛负责生产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
3. 经商环境与政府协作
- 马来西亚投资中心提供无偿服务,协助外资加速落地。
- 尽管马来西亚整体审批流程较复杂(世界银行经商环境排名第12位),但特区提供“一站式”服务,缩短企业注册周期。
4. 税收优惠政策
制造业(AI、医疗设备、航空航天):
- 10-15年5%税率(投资5亿至10亿令吉以上)。
- 5年100%投资税收减免(搬迁金额>5亿令吉)。
全球服务中心(区域总部、财务中心):
- 5%税率,最长15年(营业额5亿令吉以上)。
知识工作者:
- 10年内15%固定所得税(月收入2万令吉以上专业人士)。

四、总结与展望
柔新经济特区凭借政策红利、区位优势、产业协同,有望成为东南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极。对于企业而言,布局柔佛州可兼顾新加坡的资源优势和马来西亚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投资价值。
随着新柔捷运通车及跨境政策进一步优化,柔新经济特区将加速吸引全球资本,推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寻求东南亚市场机遇的企业,现在正是布局的最佳时机。
往篇推荐
- 柔新经济特区全方位解析——东南亚版深圳助力跨境投资新机遇
- Facebook Shop跨境收款与企业认证全指南:2025最新政策+风险规避策略
- 2025马来西亚投资成本详解及行业园区分析:中国企业必看指南
- 2025东南亚投资政策大比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谁才是制造业与高科技热土?
以上就是2025柔新-新加坡经济特区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shirley@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