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持续巩固,其基金架构创新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焦点。2025年,香港有限合伙基金(LPF)与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两大架构迎来政策红利期,为跨境投资、资产管理和财富传承提供了高效工具。截至2024年,香港LPF数量已突破900只,OFC注册量同比增长40%,显示出市场对合规化、灵活化基金架构的强烈需求。本文将深度解析LPF与OFC的核心差异、政策优势及中国卖家的实战策略,助力企业抓住全球化新机遇。

一、政策红利驱动:香港基金架构的“双引擎”时代
1. LPF:私募股权的“在岸合规”首选
自2020年《有限合伙基金条例》实施以来,香港LPF凭借低税率、高保密性、灵活架构三大优势,迅速成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的首选载体。2025年政策进一步升级:
- 税务豁免扩展:符合条件的LPF可享受“利得税两级制”,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降至8.25%,超出部分16.5%;若投资于大湾区科创企业,还可申请额外税务减免。
- 迁册机制优化:允许海外基金(如开曼群岛ELP)无缝迁入香港,保留原法律实体同时享受香港税务居民身份,降低合规成本。
- 数字资产合规化:香港证监会明确LPF可投资加密货币、NFT等虚拟资产,需满足“持牌托管+独立审计”要求,为Web3.0企业提供合规通道。
案例:某中资背景的美元基金通过LPF架构投资大湾区半导体企业,利用税务豁免政策节省约15%的运营成本,同时通过迁册机制将原开曼基金转入香港,提升投资者信心。
2. OFC:全球资产配置的“开放枢纽”
OFC作为公司型开放式基金,其伞型结构、流动性强、政府补贴三大特性,成为公募基金、二级市场策略和家族财富管理的热门选择。2025年政策亮点包括:
- 政府补贴加码:新设OFC可申请最高70%的设立费用补贴(上限15万港元),若投资于绿色金融、特专科技等领域,补贴比例提升至85%。
- 上市潜力释放:OFC可通过转换机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封闭式另类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二级市场退出渠道。
- 跨境互认拓展:符合条件的OFC可纳入“北上互认基金”范围,直接向内地投资者销售,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额度限制。
案例:某欧洲资管公司利用OFC伞型结构,设立多个子基金分别投资亚太股市、债券和另类资产,通过政府补贴降低设立成本20%,并计划3年内申请上市以增强流动性。
二、LPF vs OFC:核心差异与适用场景
1. 法律性质与责任承担
- LPF:非法人实体,GP承担无限责任,LP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适合高风险、长周期的私募投资,如Pre-IPO轮次、基础设施项目。
- OFC:法人实体,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适合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公募投资,如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2. 架构灵活性与成本
- LPF:
- 优势:注册快捷(4个工作日内完成)、无强制托管要求、反洗钱负责人可由GP兼任,合规成本低。
- 劣势:缺乏二级市场退出渠道,解散流程虽简便但需提前规划资产处置。
- OFC:
- 优势:伞型结构支持多子基金隔离风险,份额可自由申购赎回,适合零售投资者。
- 劣势:需委任SFC 9号牌投资经理和独立托管人,年度审计和披露要求严格,运营成本较高。
3. 税务与补贴政策
- LPF:
- 税务优惠:免利得税、资本增值税和印花税,若投资于大湾区科创企业,可申请额外税务宽减。
- 补贴政策:无直接补贴,但通过税务豁免间接降低成本。
- OFC:
- 税务优惠:符合条件的OFC可豁免利得税,但需满足“合格资产交易”和“附属交易”要求。
- 补贴政策:设立补贴最高15万港元,绿色金融项目补贴比例达85%。
4. 适用场景总结
场景 | LPF推荐理由 | OFC推荐理由 |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 | 灵活架构、高保密性、税务优惠 | 不适用 |
房地产基金 | 长期投资、封闭式管理 | 不适用 |
数字资产基金 | 政策明确、合规通道畅通 | 不适用 |
公募基金/二级市场策略 | 不适用 | 流动性强、结构透明、政府补贴 |
家族财富管理 | 隐私保护、灵活分配 | 伞型结构隔离风险、上市潜力 |
海外基金迁册 | 迁册机制简便、税务居民身份 | 不适用 |
三、中国卖家的实战策略:如何选择与落地
1. 私募基金管理人:LPF的“快、准、稳”
- 策略:利用LPF快速注册和税务优惠,聚焦大湾区科创企业投资。
- 步骤:
- 设计架构:选择“GP+LP”模式,GP可为香港公司或个人,LP为境内机构或高净值客户。
- 合规运营:任命反洗钱负责人(可由GP兼任),选择SFC 9号牌投资经理(或GP自持牌照)。
- 税务申报:定期向香港税务局提交“利得税豁免申请”,确保符合科创企业投资条件。
案例:某深圳创投机构通过LPF架构投资香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利用税务豁免政策节省运营成本,3年内实现3倍回报。
2. 公募资管机构:OFC的“规模+流动性”
- 策略:利用OFC伞型结构和政府补贴,布局亚太市场公募产品。
- 步骤:
- 申请补贴:向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交OFC设立计划,申请最高15万港元补贴。
- 设计子基金:根据投资策略设立股票、债券、另类资产子基金,实现风险隔离。
- 申请上市:运营满3年后,通过转换机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增强流动性。
案例:某上海公募基金公司利用OFC伞型结构发行亚太均衡策略基金,通过政府补贴降低设立成本,上市后管理规模突破50亿港元。
3. 家族办公室:LPF+OFC的“双架构”
- 策略:LPF用于私募股权投资,OFC用于公开市场配置,实现风险分散。
- 步骤:
- 设立LPF:投资未上市科技企业,利用税务优惠和隐私保护。
- 设立OFC:投资股票、债券等流动性资产,通过伞型结构隔离风险。
- 跨架构协同:LPF退出收益转入OFC,实现资产长期增值。
案例:某长三角家族办公室通过LPF投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同时通过OFC配置全球股市,5年内资产规模增长200%。

四、未来趋势:香港基金架构的全球化竞争力
1. 政策持续优化
- LPF: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附设权益(Carried Interest)税务宽减2.0版”,进一步降低GP的税务负担。
- OFC:计划引入“智能合约”技术,提升子基金资产分隔和交易透明度。
2. 市场扩容
- LPF:受益于大湾区科创企业融资需求,预计2025年数量突破1200只。
- OFC:随着“北上互认基金”扩容,OFC有望成为跨境资产配置的核心载体。
3. 技术赋能
- RegTech应用:香港证监会将推广AI驱动的合规系统,降低LPF和OFC的运营成本。
- 区块链托管:OFC的虚拟资产子基金可申请SFC“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实现链上资产托管。往篇推荐
- 香港银行开户【避坑最全指南】:这些开户细节你一定要知道!
- 香港公司控股内地企业【全解析】:资金流动、税务合规与风险防范
- 香港公司分红给大陆股东要交税吗?2025最新跨境税务指南
- 【吐血整理】香港公司有这几种报税方式!从零申报到年度审计,一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
以上就是香港基金架构新机遇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