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标志着香港在全球数字资产监管赛道中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条例引入稳定币发行牌照制度,监管主体为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其重点在于保障稳定币的兑付能力、价格锚定机制及支付功能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香港证监会(SFC)长期实施的第1、4、9类金融牌照制度,也开始与稳定币监管形成新的联动格局,对整个虚拟资产生态构建起系统化的监管框架。

一、香港稳定币监管制度的出台背景与核心内容
近年来,稳定币作为一种锚定法币的虚拟资产,在跨境支付、数字金融与资产结算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香港金融管理局为推动其健康发展,出台《稳定币条例》,构建涵盖资本要求、技术安全、兑付机制、AML/CFT等全方位监管框架。
核心监管要点包括:
- 资本门槛:实缴股本不少于2500万港元,或稳定币在外流通价值的2%(取其高者)。
- 100%高流动性储备资产:以确保稳定币可随时按面值赎回。
- 技术与风控要求:具备稳健IT架构、网络安全体系及合规的风险控制制度。
- AML/CFT合规制度:须满足香港最新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标准。
- 在港实体设立:必须于香港设有实体机构并开展实质业务。
二、稳定币牌照与SFC牌照的监管差异与协同关系
香港稳定币牌照由金管局监管,其核心关注点在于支付功能、金融稳定与消费者保护;而SFC的1、4、9类牌照则聚焦于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等投资行为的合规性。两者虽监管逻辑不同,但在虚拟资产日趋金融化的背景下,已形成协同监管体系。
1. 原则一致:相同活动、相同监管
无论稳定币是否属于证券定义,只要其用途涉及交易撮合、投资管理或投资建议,就需分别获得相应的SFC牌照。这一监管思路强化了不同机构之间的合规协同,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 牌照叠加机制增强监管延伸
- 若稳定币交易行为发生在受SFC监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上,该平台需具备第1类牌照。
- 如某机构提供与稳定币相关的投资分析或推荐服务,则需持有第4类牌照。
- 若管理的基金或资产组合中包含“证券型稳定币”,则需持有第9类牌照。
三、1、4、9号牌照的功能定位及与稳定币的交集
第1类牌照:证券交易
授权机构从事包括股票、债券、证券型代币等买卖撮合与经纪业务。若某类稳定币被SFC归类为证券,其交易需通过持有第1类牌照的平台进行。
第4类牌照:提供证券投资建议
适用于向客户提供证券型资产投资策略建议的机构。若稳定币被界定为证券,则针对其进行分析、推荐的机构必须持有此牌照。
第9类牌照:资产管理
涵盖对客户资产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的行为,特别是基金或家族办公室等。如所管理资产组合中含有证券型稳定币,该管理人则需具备第9类牌照。SFC同时也对大9、小9(是否持有客户资产)有不同审慎要求。
四、政策影响:稳定币合规化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升级
稳定币牌照的推出,不仅回应了国际社会对虚拟资产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关切,也强化了香港在Web3与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优势:
- 制度先行,抢占先机: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建立成熟稳定币监管模式的背景下,香港通过立法先行、试点推进的方式,积极构建监管沙盒。
- 促成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对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支付平台而言,香港新规为稳定币合法合规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 推动牌照制度整合协同:通过与SFC牌照之间的交叉补充与监管延伸,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透明、可追溯的虚拟资产市场监管框架。
五、对虚拟资产机构的启示
对于意图在香港拓展虚拟资产业务的企业,理解稳定币与1、4、9类牌照的互动非常关键:
- 申请稳定币牌照不等于可豁免SFC牌照义务。
- 在业务规划上,应根据是否涉及证券型资产,是否面向公众或专业投资者,是否涉及交易撮合或资产管理服务,明确对应的牌照类型。
- 建议进行合规架构审查,并与专业顾问建立长期合作,规避牌照缺失带来的法律风险。

结语
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的正式落地,为金融科技创新和虚拟资产合规发展搭建了坚实制度基础。随着稳定币与传统证券投资活动交叉领域不断扩大,第1、4、9类牌照将在未来数字资产生态中发挥更广泛的支撑作用。企业若希望在香港长期稳定发展,应提前规划持牌路径,把握政策红利期,建立合规、可持续的运营架构。
如您对香港稳定币牌照或SFC牌照持有、申请流程有进一步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团队,获取定制化合规支持。
往篇推荐
- 香港SFC 1-10号牌照全解析:为什么149组合牌照最值钱?投资人都盯上了它!
- 干货分享 | 香港9号牌照最全攻略:申请条件、流程与业务价值
- 香港9号牌 VS 中基协私募管理人登记:【资管机构】该如何选择?
- 深度揭秘!香港金融牌照全攻略,干货满满不容错过!
以上就是香港稳定币牌照正式落地SFC牌照影响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