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正式实施两项新规,分别涉及TEAS(Trademark Electronic Application System)表格安全机制的升级以及对虚假“小实体”或“微小实体”专利申请行为的严格处罚。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诚信度,遏制近年来激增的欺诈行为,保障商标和专利权利人的正当权益。
这两项政策对依赖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卖家和跨境电商企业影响深远,尤其在商标申请操作流程及专利成本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合规门槛。

一、TEAS表格安全机制升级:提交人身份验证全面强化
新规重点
USPTO自2025年6月12日起,扩大TEAS系统的安全验证措施,涵盖更多类型的在线表格。所有在TEAS系统中提交商标申请、变更请求、复审等关键文件的用户,均需登录经认证的USPTO.gov账户,且拥有相应的提交权限。
若用户试图提交未经授权的请求,系统将自动提示其发送授权请求,必须由记录在案的账户联系人在48小时内批准,否则无法提交。
政策背景与意图
该政策意在遏制近年来频发的未经授权提交、身份冒用和恶意篡改行为,防止非授权人员对商标文件进行操作,从而保护商标所有人、代理人及申请主体的合法权利。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
- 风险显著降低:防止他人私自修改商标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性。
- 潜在操作延迟:若联系邮箱无效或不活跃,易导致授权审批无法及时完成。
- 管理成本上升:对邮箱维护、人员权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增加后台管理工作量。
卖家应对策略
- 及时更新账户邮箱:确保主账户、代理人及申请人邮箱均有效并可接收通知。
- 设置提醒机制:为关键邮箱启用实时提醒,确保48小时内完成授权操作。
- 提前规划关键时间点:例如续展、异议、答辩等操作节点,需预留充足缓冲时间,避免延误影响权利状态。
二、严查虚假“微小实体”身份认证:误申报或将面临三倍罚金
新规重点
USPTO自同日起,对虚假声明为“小实体”或“微小实体”(Small/Micro Entity)的专利申请行为启动法定处罚机制。申请人若并不符合资格却错误或虚假申报,除需补缴费用差额外,还将处以至少三倍罚金,除非申请人可提供确凿证据证明该行为是“善意”误判。
政策依据
该措施依据《美国专利法规》第37 CFR 1.27及1.29条,意在打击恶意逃避专利费用的行为。USPTO还专门成立了“专利欺诈调查组”,并已追回超180万美元差额费用,撤销3300余份不合规申请。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
- 合规门槛大幅提高:创业公司、中小卖家若误将自己归为小实体,将面临财务和法律风险。
- 补缴及罚款风险上升:已提交的小/微小实体申请如遭核查,可能需缴纳高额罚金,影响企业资金流动与专利有效性。
- 代理成本增加:为规避风险,需聘请专业代理机构或专利律师进行详细资格审核与材料准备。
卖家合规建议
- 严格评估申请主体资格:参考USPTO对年收入、雇员人数、权利归属等标准,判断是否符合实体减免条件。如有不确定性,建议由专利律师协助确认。
- 完善材料备查制度:准备包括公司财务报表、发明人名单、股东结构、授权协议等在内的证明文件,以便于后续应对USPTO核查。
- 关注状态变化并及时更新:公司如获得大额投资、并购或发生股东结构变化,应立即更新USPTO系统中实体身份状态,避免资格失效引发差额罚金。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若收到差额缴费通知或身份核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缴或提交解释材料,争取减免或避免处罚。
- 寻求专业支持:建议长期委托具备USPTO代理资质的专业律师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确保申请流程、状态更新和应对机制合规稳妥。

2025年6月12日生效的这两项新规,反映出USPTO在提高商标系统安全性与专利管理规范性方面的持续努力。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必须从战略上重视账户安全、身份合规和信息准确性,全面审视当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避免因疏忽或误判带来不可控风险。
从TEAS系统表格安全机制到专利实体资格认定,美国知识产权环境正变得更加严格和专业。对于立足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唯有高度重视合规操作、配合专业代理、建立完善内部审核机制,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监管体系中稳步前行、合法合规地保护品牌和技术资产。可以联系我们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竭诚服务!
往篇推荐
- 2025美国创业最强指南:六大潜力行业+公司注册流程全解析
- 2025最新版!美国Mercury银行远程开户全攻略:零余额、高保障、开发者友好
- 美国个人银行账户怎么选?五大银行开户全攻略:流程、优缺点对比!
- 零基础也能懂!美国公司进口流程:中国卖家如何合法清关、节税、合规操作?
以上就是美国商标局6月12日新规生效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