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都在和我说“我开信用卡的时候,资料都准备齐了,美国手机号、私人地址、ITIN都有了,咋申请信用卡被拒绝了?”我一问,原来上面有写:We can’t accept a commercial mail receiving agency(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接受虚拟地址)

我知道,肯定有好多朋友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弄的美国地址、用这个地址申请的ITIN,这下不就白费了。难不成还得重新改地址、重新申请,又得再折腾一遍,又得耗好几周...
这不,今天我就带来了解决方法了,一篇文章带大家一步步搞清楚——为什么会报错?怎么判断地址是否是商业地址,以及给大家分享三种解决方案。
为什么会被拒绝?
大家可能会混淆一个点,不是只要能收信的美国地址就都能用,银行是会判断的。信用卡是发给个人的,所以他们得确保收件地址得是真实住宅,而不是“代收点”。
那他们如何判断的呢?
- 看地址栏:
有的地址属于一看就是商业地址、邮箱代收点的,比如里面包含的关键词:
- Box/PO Box
- PMB(Private Mail Box)
- #或Ste或Apt后面跟一个数字号码
- Mailbox
- CMRA(Commercial Mail Receiving Agency)等
一般包含这些字符的基本会被银行的系统认为是商业地址,直接拦截。
记得检查下你的地址哦~
- 借用工具审查:
其实很简单,用USPS系统就能查到这个地址信息了。在数据库里,只要你的地址被标记为“Commercial”那不用想了,信用卡大概率会被拒。
咱们可以自己用这个方法预审一下:
进入USPS官网的地址查询工具(输入“USPS address lookup”)
输入地址
如果显示Commercial:N就是住宅地址
如果显示Commercial:Y就是商业地址

注意:像iPostal、Anytime Mailbox、PostScanMail这些平台提供的地址,一般是CMRA地址,属于“商业邮件接收机构”,表面上是私人地址,其实还是“假住宅”。
如何解决呢?
我来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三个亲测实用的方法:
方案一:利用“地址二”栏
比如你填写的地址是:
1128 RD st 117
这类 “st 117” 的格式很容易触发商业地址判定。
解决方式:把“st 117”挪到地址二栏去。
地址一栏:1128 RD
地址二栏:st 117
系统识别时就不再把它当成商业单位号。


我自己和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试过,这个方法成功率超高。
方案二:省略掉敏感字符
如果地址里有这些词:
PO BOX、MailBox、UNIT、PMB
那就直接删掉,只填街道和号码。
比如:
原:PMB 1234, 1128 RD
改:1128 RD #1234
这样填写,既能过系统,也能照常收到信。
我自己实测过几次,完全没问题。
方案三:直接申请
有的银行(比如 Capital One)会在预审批阶段卡你地址。
但别急着放弃,预审批只是个形式审查。
你可以直接跳过预审批,点“Apply Now”正式申请。

有时候预审批不通过,但正式申请反而批了。
这点我自己亲测过几次,真的有效。
省略了字符收不到卡怎么办?
如果你删了那些敏感字符(比如PMB、Unit),结果卡寄丢了,也不用慌。
打电话给银行客服,直接说明情况:
“我怀疑是因为地址填写时漏掉了PMB/Unit,导致邮件没收到,请帮我把这些补上重新寄。”
客服一般都会帮你修改并重新寄卡。这就好了呀~
总结
如何不被卡在地址那就做好以下四步:
- 提交前查 USPS 地址类型
- 地址一栏只填街道,数字放在地址二栏
- 不要出现PO BOX / PMB / UNIT 等字样
- 实在不行,跳过预审批或联系客服修改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那想要办理银行卡的朋友,可以右下角和我们联系哦~如有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和流程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复的!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妨给我点个赞吧~
相关推荐:
- 公司注册地址与虚拟办公对比:优势、风险与合规指南
- 申请美国信用卡必备攻略:手机号与美国地址全解析(最新2025)
- 美国信用卡申请指南:如何搞定手机号和地址?新手必看
- 2025美卡入门指南:手机号与美国地址获取技巧与注意事项
- 香港真实地址及地址证明文件获取指南:从地址获取到银行账单生成全流程
- 野卡替代方案:美国华美银行账户办理,稳定支持 ChatGPT/Netflix 订阅,国内远程开户
以上就是美国信用卡申请卡在地址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Ruby@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