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跨境结算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出口企业在收汇过程中出现“第三方付款”的情况。然而,税务机关对这类情况的态度却极为谨慎,若操作不当,很可能被认定为“非进口商付汇疑点”,直接影响出口退税进度。

一、什么是“三方收汇”?——出口收汇不一致的合规警示
在正常的出口业务中,“四流一致” 是税务部门判断业务真实性的重要标准,即:
-
合同流:出口合同由出口方与境外买方签订;
-
货物流:货物发运至合同买方;
-
发票流:出口发票开给合同买方;
-
资金流:货款由合同买方支付。
一旦收汇水单上的付款方与合同买方不一致,就被税务部门定义为**“三方付汇”,也称为“第三方收汇”。
在税务核查中,这类情况被视为资金流与货物流不一致**,属于典型的退税风险信号。
例如:
出口企业A与境外公司B签订出口合同,货物已发往B公司,但最终的收汇却来自C公司。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会立刻介入核查,要求企业解释资金来源的合理性与交易的真实性。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8〕167号)及《出口退(免)税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若存在非进口商付汇疑点,退税业务需暂缓办理,待核实清楚后方可退税。
二、“三方收汇”触发的税务核查重点有哪些?
税务局在遇到“三方收汇”情形时,主要关注三个关键问题:
1. 交易的真实性
税务部门首先会要求企业提供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对应证明,核实该笔款项是否确实来自真实贸易背景,而非虚假结汇或资本转移。
例如,税务人员会要求查看:
-
出口合同、发票、提单、报关单;
-
收汇水单;
-
付款方的公司注册资料;
-
三方之间的关联证明或债权债务关系文件。
2. 付款方与合同方的关联性
如果第三方付款方与合同买方存在关联关系(如母子公司、控股关系或贸易代理关系),且企业能提供合法证明材料,税务局通常会认定业务真实。
但若第三方付款方与出口方存在关联关系,税务机关则会更加谨慎,担心存在“自行付款、虚假出口”的情形。
3. 第三方所在地及外汇路径
若第三方位于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高风险地区(避税天堂),税务局通常会要求额外说明,甚至可能将该笔业务从“退税”调整为“免税”处理。
此外,若收汇路径复杂(例如多层转账或分笔入账),也会引发更严格的真实性核查。
三、外汇局也在关注:税务与外汇数据已实现共享
除了税务机关外,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也会对出口企业的收汇行为进行风险评估。
近年来,税务、海关、外汇三部门已实现数据联网共享。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贸易外汇收支管理的通知》(汇发〔2020〕23号)要求,异常收汇行为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外汇收支名录中的评级,严重者甚至会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
这意味着,一旦企业频繁出现“三方收汇”,不仅退税可能被延迟,外汇收支评级也会下降,未来的结汇、购汇、跨境支付都可能受到限制。
四、“第三方平台收汇”与“三方收汇”不同,哪些可以退税?
很多出口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综服)实现收汇,这种模式虽表面上也存在“第三方收款”,但性质不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明确:
“委托出口并由受托方代为收汇,或者委托代办退税并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为收汇的,提供收取人民币的收款凭证是可以退税的。”
换句话说:
-
若出口企业与电商平台、外综服企业签署了正式的代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了付款及退税条款;
-
且收汇主体为受托方(如平台或外综服);
则税务部门可认定该收汇行为真实有效,退税可以正常办理。
重点提示:
出口企业必须保存:
-
委托出口协议(注明收汇与退税条款);
-
平台收款流水或外综服收款凭证;
-
相关发票及货物报关资料。
否则,一旦出现税务核查,缺少书面材料将导致退税延误。
五、如何应对“非进口商付汇疑点”?——企业自证的关键材料
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进口商付汇疑点”,该笔退税将被暂缓。根据《出口退(免)税审核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出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自证清白:
-
提供三方协议或付款说明
协议中应明确第三方付款的原因与背景(如集团内部结算、委托代付等),并说明与原买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
提交第三方关联性证明
包括工商注册信息、股权证明、集团架构图、债务转让协议等材料,证明第三方付款具有合理商业背景。 -
提供付款水单、银行流水与收汇凭证
用于核对付款路径,证明资金确实源于真实贸易。 -
境外买方确认函
由原合同买方出具书面说明,确认第三方为其委托付款人或关联企业。
若企业无法提供充分证明,税务机关可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对等额的退税款实施暂缓退税或担保退税。
即企业可提供银行保函或其他担保方式,在核实完成后再解除担保。
六、政策延伸:出口退税“真实性审核”趋势越来越严
自2023年起,国家税务总局持续加强对出口退税的风险管理与联审机制。
尤其在“金税四期”上线后,系统已能自动匹配企业的出口报关单、收汇信息、发票开具、合同方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匹配,系统会自动触发风险预警。
以下几类情况均会被列入重点核查名单:
-
境外第三方频繁代付;
-
收汇金额与发票金额长期不符;
-
境外付款方位于高风险地区;
-
企业存在异常退税申报或短期频繁变更账户。
因此,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应建立**“事前合规备案 + 事中凭证留痕 + 事后审查归档”**的管理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合同流向均有完整证据支撑。
七、实务建议:如何规避“三方收汇”风险?
-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第三方代付
若确实存在集团内部或代理代付,应提前签订三方协议,并在合同中注明付款方可能为关联企业。 -
选择合规收汇通道
对于跨境电商,应优先通过Payoneer、WorldFirst、PingPong等获得外汇牌照的平台进行收汇,保留正规水单。 -
完善内控流程
对每笔收汇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合同方、付款方一致,若不一致,应提前报备或留存书面说明。 -
建立风险档案
对所有被税务部门暂缓退税的案例进行复盘,形成标准化资料模板,以备后续核查。
八、结语:出口退税不只是财务问题,更是合规问题
在跨境贸易合规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三方收汇”已经成为税务与外汇联合监管的重要风险点。企业若想长期稳健地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红利,必须在制度层面提升收汇合规意识,做到“四流一致、凭证齐全、路径清晰”。
退税被暂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在被问询时无法自证。提前规划、规范留痕、强化合规,才能真正做到“出口无忧、退税顺畅”。
往篇推荐
- 2025新政下香港公司成跨境电商刚需|15号文应对指南
- 2025年跨境电商新趋势:香港公司注册成卖家合规突围关键策略
- 2025反洗钱新规生效,跨境电商资金流迎巨变!合规应对策略全解析
- YouTube功能大调整!2025中国跨境电商破局指南:隐藏片尾、订阅按钮移除背后的机遇与策略
以上就是出口企业警惕“三方收汇”风险!税务核查、退税暂停与合规应对全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