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中国高净值人士尝试通过境外身份规划规避CRS(共同申报准则)信息回传,例如取得新加坡就业准证(EP)后,将香港银行账户的税务居民地改为新加坡。然而,这类“换税号+换电话”方式是否真的能有效避免账户信息交换回中国?在2023–2025年CRS 2.0政策落地、各国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中国税务居民与CRS规则背景
CRS是OECD发起的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体系,中国自2018年起参与,与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内的100多个辖区互换数据。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个人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 在中国有住所(家庭或经济利益中心)
- 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满183天
即便持有外国护照或签证,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依然需就全球所得在中国纳税,并被纳入CRS申报范围。
在CRS 2.0框架下,双重税务居民必须在银行自我证明中申报全部税务居住地,金融机构不得仅依据税收协定的Tie-Breaker规则选取一个。也就是说,若个人同时是中国和新加坡居民,香港银行必须上报至两个税务管辖区。
二、“改成新加坡居民”策略的实操与限制
目前,香港大部分银行(如汇丰银行、平安银行香港等)已支持线上更新税务信息,客户可在App填写新的税务居住地与税号(TIN)。表面上,这似乎可以“一步到位”转为新加坡居民身份。
但根据香港《税务(修订)(第2号)条例》及CRS要求:
- 申报信息必须真实、完整
- 明知不实而提供虚假陈述属刑事罪行,最高罚款HK$10,000
- 若个人仍是中国税务居民,却只申报新加坡,属于违规
银行的合理性检视(Reasonableness Test):若客户身份证明、地址、联系方式等存在明显“中国关联”,但只申报新加坡,银行可能要求补充证明或拒绝修改。即使银行未察觉,中国税务机关也可能通过CRS数据与金税四期系统比对发现异常。
因此,若实质税务身份未改变,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规避CRS,反而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三、合规实现税务居民身份迁移的条件
要想合法避免CRS信息交换回中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不再符合中国税务居民标准
- 在中国无住所
- 年内在中国停留不超过183天
- 家庭及经济利益中心迁至境外
2.符合新加坡税务居民标准
- 在新加坡停留满183天
- 或连续3年居住,即使首年不足183天也可认定为居民
3.具备充足证明材料
- 新加坡EP卡或长期签证
- FIN号(外国人身份证号)
- 当地地址证明(水电账单、租赁合同)
- 新加坡税务居民证明(COR,可选)
4.及时更新各金融机构的税务信息
- 完成身份迁移后,需向所有银行提交新的自我证明表,确保仅申报新加坡居民身份。
四、2023–2025年CRS与全球监管趋势
CRS 2.0核心变化:
- 双重居民必须全申报
- 数据申报范围扩大,包括账户类型、是否提供有效自我证明等
- 对“投资移民”身份需额外核实居住事实
- 数字资产纳入CRS(CARF体系),中国计划同步落地
中国监管趋势:
- 税务总局已开展多批境外所得专项清查
- CRS数据与外汇、申报记录智能比对
- 《反洗钱法》修订案将虚拟资产纳入监测
这意味着,灰色操作空间正在收窄,试图隐瞒身份的风险愈来愈高。

总结
所谓通过“买税号+换电话”规避CRS的方式,在实质身份未改变的情况下几乎无效,甚至违法。合规降低CRS风险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真实迁居和满足法律条件,彻底改变税务居民身份,并在各金融机构更新信息。
在全球税务透明化的趋势下,高净值人士应提前进行税务身份与资产配置规划,必要时聘请专业税务法律顾问,确保身份转换和申报全程合法、安全。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一对一方案策划!
往篇推荐
- 香港保单安全吗?司法执行与CRS下的资产保护核心优势
- 2025年境外收入税务稽查升级:CRS下中国个税申报全攻略
- 详解 CRS 税务信息交换制度:你在海外的金融信息会被交换吗?
- 一文读懂!CRS税务信息交换机制:新加坡定居者是否在交换名单中?
以上就是2025最新CRS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