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6月22日跨境支付通(“FPS x IBPS互联互通”)系统的全面升级,香港参与银行数量正式扩容至17家,包括创兴银行、大新银行、工银亚洲、众安银行、天星银行等新晋加入者。这项升级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金流动进入“秒达”、“零手续费”、“全天候”的新阶段。对有香港业务布局需求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具备深远影响的政策利好窗口。

一、什么是“跨境支付通”?政策背景详解
“跨境支付通”是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手推动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其核心是打通内地“超级网银”(IBPS)与香港“转数快”(FPS)两个清算系统,使得两地居民可通过手机号码、邮箱、银行账户或FPS ID进行实时、低成本的跨境小额汇款。
该系统于2023年上线试运行,2025年6月正式升级至“17家香港银行+6家内地银行”的参与规模。目前参与银行包括:
-
内地银行(6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
香港银行(17家):汇丰、中银香港、恒生、东亚、建行亚洲、招商永隆、上商、中信国际、创兴、大新、工银亚洲、广发、交银香港、南洋、众安银行、天星银行、MOX Bank
二、跨境支付通带来的三大突破
1. 实时到账:资金“秒转”无延迟
以往的跨境汇款通常需要1-3个工作日不等,而跨境支付通的到账速度可达“秒级”,有效提升资金流动效率,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日常运营、薪资发放、供应链结算等场景。
2. 0手续费:大幅降低跨境成本
当前阶段,无论是内地汇香港,还是香港汇内地,均免收手续费。相比传统渠道动辄1%~2%的手续费比例,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
3. 操作便捷:无需跑银行,无需证明
只需登录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使用手机号码、账户等进行收款设置,即可完成汇款,全程无需额外证明文件,流程如同本地转账一样顺畅。
三、使用指南:内地与香港互汇操作详解
内地汇香港:
-
收款人识别方式:手机号、邮箱、FPS ID或银行账号
-
汇出币种:人民币
-
到账币种:收款人可选择人民币或港币
-
额度限制:占用每人每年5万美元个人购汇额度
-
操作时间:每日7:00至23:00
香港汇内地:
-
收款人识别方式:手机号或银行账号
-
汇出币种:人民币或港币
-
到账币种:统一为人民币
-
额度限制:每日每家银行上限1万港币,每年20万港币
-
操作时间:全天候24小时
-
适用对象:仅支持汇入个人账户,不支持企业账户
四、中国企业如何借势布局香港?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进行税务优化、融资操作的重要枢纽。跨境支付通的全面升级,对于希望实现以下目标的企业尤为关键:
1. 搭建香港融资平台
通过香港公司实现离岸融资、债券发行或境外募资,可享受更自由的资金调配权。资金可借道个人跨境支付通,安全、快速汇回或分配。
2. 构建海外业务收付结体系
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言,香港公司通常作为国际收款中心,结合香港自由外汇制度与税务中立优势,有利于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3. 优化家族资产配置与分红路径
企业主可利用跨境支付通实现分红回流、家族成员资产转移,更灵活地应对CRS申报压力及个人财务优化需求。
五、潜在风险与使用提醒
尽管跨境支付通极大降低了操作门槛和费用,但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风险:
-
年度额度限制:内地汇出受5万美元年度购汇上限控制;需规划使用频率与金额
-
不支持企业收款:当前阶段,香港汇内地仅可汇入个人账户,不适用于企业对企业(B2B)交易
-
合规使用建议:企业主个人使用该渠道回流资金时,应避免形成实际“公司资金绕道”,防止引发税务合规问题
注:有香港公司注册需求的客户可直接联系(微信号:19355569144)
结语:政策红利窗口正当时
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跨境支付通不仅提升了港陆资金流动的便利性,更为中国企业在香港的资本运作与境外配置提供了可行、可控的新工具。
企业应尽早评估自身资金需求、搭建配套架构、审慎合规使用该通道。此时不行动,可能错失未来更严格监管前的宝贵窗口。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一对一方案策划!
往篇推荐
- 2025俄罗斯收款方式全解析:最安全、高效的跨境收款方法推荐
- 2025年香港跨境资金合规指南:大湾区2.8万亿资金流动路径与税筹策略
- 港元升值+跨境支付通上线:香港公司如何实现资金自由流动与低税结汇?
- 跨境支付通上线 + 港元走强:借助香港公司控股做跨境收款和结汇竟有这么多优惠?
以上就是跨境支付通扩容至17家香港银行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