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广告与优化全攻略:联盟营销与直通车详解
广告与优化
速卖通的站内营销广告都有哪些呢?
速卖通的营销广告按照模式不同分为两大模块,那就是点击广告(CPC)和效果广告(CPS),分别对应着联盟营销和直通车系列产品。大家可以看下图的广告服务阵营:
点击广告:联盟营销
速卖通为各个阶段的卖家都提供了不同种类的推广方式,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选择?
什么是联盟营销:
速卖通联盟是帮助商家做站外推广引流的营销产品,按成交计费(CPS),即若有买家通过联盟推广的链接进入店铺购买商品并交易成功,商家此时才需要支付佣金。
为什么要加入速卖通联盟
优势一、免费曝光,成交收费。联盟推广是按照CPS成交计费的推广方式,只有买家购买了商品才需要支付费用。不需要先充值,也不需要先前期投入资金。
优势二、费用可控,效果可见。可自主选择推广的商品和设置不同比例的佣金,预算灵活可控。推广后效果清晰可见,为店铺带来多少流量、流量转化了多少订单、预计要支付多少费用,都清晰可查。
优势三、海量买家,精准覆盖。加入联盟的商家可获得在不同国家、不同app、不同社交或导购网站等站外渠道的海量推广资源,提升店铺销量及市场占有率。
速卖通联盟和直通车的区别
一、流量来源不同:直通车帮助您在速卖通网站内获得更多的曝光,而联盟是帮助您获取更多的速卖通网站外的流量.
二、付费模式不同:直通车是按每次点击进行付费,联盟是按每笔成交进行付费。
站外—您的商品有可能在如下合作渠道上展现。主要分为三大块:全球性的网络,区域性的网盟,本地的媒体。如下图,仅做部分举例:
联盟展示规则
展示位置:加入联盟推广后您的商品会基于站内和站外两块展示。
1、站内—基于联盟阵地best.aliexpress.com展示商品。
该阵地是站外渠道引流到AE后在站内的流量承接阵地。买家可以在该阵地上按照关键词、类目搜索商品,系统会基于买家历史的浏览和采购行为千人千面的展示和推荐商品。所不同的是该页面只展现联盟商品。
2、全球性的网络如google等搜索引擎,facebook等社交网站,youtube等视频网站,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
3、区域性的网盟即类似该区域的流量一级代理概念。我们基于Aliexpress的重点国家基础之上辐射全球,拓展流量的一级联盟来帮助我们去拓展更多的流量。如俄罗斯admited,欧洲的Awin。
4、在流量的一级分销商的下游就是本地的垂直媒体又可以分为几个小块。
1是导购类的网站,例如slickdeals、groupon等。
2是返现类的站点,要买某一个商品之前到这些网站一搜,发现它有不同的让利,
3是测评或是内容类的网站,类似国内的小红书,是把使用商品的一些经验转换成为软文形式的去引导交易,
4是比价类的网站,就比如说搜某一个商品可以看到不同平台,不同商家在这款商品上的价格。5就是我们的社群和网红渠道。
千人千面展示。对非首次来访商家会依据其在网站的历史浏览采购行为推荐。对首次来访的新商家会依据流量来源的喜好展示对应的商品。
联盟排序规则
1、联盟流量阵地(best.aliexpress.com),商品list页,会基于多个维度综合得分来排序。其中包含是否爆品、佣金比例、历史销量等。
2、联盟流量阵地(best.aliexpress.com),商品在同等的网站综合得分下,佣金比例越高则排序越靠前。
3、AE网站主站上(www.aliexpress.com),联盟的销量在主搜享有加权。
联盟付费规则
联盟订单判断:点击商品站外推广链接+15天追踪有效期内+下单。
(不论新老客户、不论复购次数、不论是否批发)。即如果一个买家点击了联盟推广出去的商品的广告链接,在15天的追踪有效期内下单,会判断为是联盟带来的订单,交易成功后会收取联盟佣金。
联盟佣金收取规则:商品成交金额(不含运费)*商品佣金比例(下单时的佣金比例)。
商品实际成交价格=商品最终交易价格-运费。
举例:买家Jim通过联盟网站A,看到了王先生的项链,进入商铺后只购买了两件其他的电子产品(价格分别为$100和$120),运费$30。电子产品的类目佣金比率为5%。王先生需要为这笔订单支付($220-$30)* 5%= $9.5的联盟佣金。
商品佣金比例:
指商家针对商品(爆品或者主推商品)设置的愿意支付的联盟推广佣金比例,对于想要提高销量的商品建议可以设置高佣金。系统可支持的爆品最高佣金比例为90%,针对重点商品和重点市场您可设置较高的佣金推广。
不同产品的佣金比例关系为:
爆品的佣金比例≥主推商品佣金比例>类目佣金比例>店铺默认佣金比例
一个订单中的多个商品,将按照对应的佣金比例单独计算联盟佣金。类目佣金比例指商家为自己店铺的每个类目(类目分类以商品信息所在网站后台类目为准)所设置的联盟推广佣金比例(包括商家默认的系统设定比例)
佣金比例生效时间:
首次设置推广,实时生效。修改如果是美国时间0点之前则新的一天0点生效,0点之后则是隔一天的0点生效。
判断佣金比例的时间点:
以订单下单时的佣金比例来判断该订单按照哪个值收取。即如果买家1号下单,该商品的佣金比例为10%,而后商家更改比例为15%,10号该订单交易完成。仍按照下单时的佣金比例10%收取佣金。
商家支付佣金时间点:
佣金是在订单交易成功(买家确认收货)时扣除
联盟加入和退出
联盟加入操作路径和步骤:
AE商家后台—"营销中心"—"联盟营销"中—阅读服务协议—点击确认服务协议。
效果广告:直通车展位
目前直通车分为PC端和移动端:
PC端的推广位在主搜页和搜索页底部的智能推荐位
PC主搜页中,60个商品为一页,直通车推广位从第5位起,隔4有一个直通车推广位,即第5/10/15/20/25/30/35/40/45/50/55/60位;
移动端的推广位含APP端和手机网页端,20个商品为一页
移动端APP推广位上线混排功能,即固定推广位变为动态推广位,最高可抢到搜索结果页首页第二位
Ps. 具体直通车展位会随着商品更新变化有所调整,具体请您以实际展示为准。
直通车排序规则
排序规则:关键词投放
关键词投放的排序与推广评分和关键词出价有关,推广评分越高,关键词出价越高,排名靠前的机会越大。
推广评分表示该关键词下,推广商品的推广质量。和关键词与商品的相关程度、商品的信息质量、买家喜好程度以及平台处罚情况有关。主要是关键词和商家推广商品是否有关,相关程度越高,推广评分越高;推广商品的信息质量越高,即信息越完善丰满,推广评分越高。
提高推广评分,说明商品有机会进入该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但实际是否进入,还受出价影响。
也就是说,直通车是搜索流量,根据我们设置的关键词来进行曝光。那么因为买家是搜索相关关键词进入的页面,那么在购买目的性上会更强,自然转化率会更高。
直通车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卖家手里,所以最利于我们优化推广的数据和效果。成本也是最低的。但是因为要对调整关键词和出价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巧,所以前期会比较缓慢。可能流量不会很大,但是所进入的流量会比较精准。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转化率数据。
-
客服售后
1、买家如果没有收到货物或者,如果买家发现产品和图片不相符,在收到货的第5天就可申请退款。
如果卖家设定的期限少于5天,买家可在卖家交付所有货物后立即申请退款,这样的话纠纷就会生成。
2、当买家提交或修改纠纷后, 卖家必须在5天内“接受”或“拒绝”这个退款申请,不然平台就会介入并强制解决。
3、当双方讨论出各自都满意的结果后,则按照双达成的退款协议进行操作。要是迟迟不能解决,就可以直接交给速卖通平台。
买家可以在卖家拒绝退款申请后提交至速卖通进行裁决,若买家第一次提起退款申请后15天内未能与卖家协商致达成退款协议,买家未取消纠纷的话,系统将在第16天自动提交给速卖通进行解决。如果买家退货原因是”运输时间过长“,就会直接交给平台进行解决,因为这是卖家的错误。
4、对于纠纷问题,平台会经常鼓励卖家积极应对该问题,及时和买家沟通以求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
当速卖通平台解决买卖双方纠纷时,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最终裁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速卖通平台发现卖家违反所颁布的关于产品规则,将同时对卖家进行处罚。
-
平台资讯
速卖通2020年招商新政:
近日全球速卖通发布公告表示,为了更好的保障消费者体验,规范卖家的经营行为,平台将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7日下午14:00点左右启动新的招商政策。
针对2019年11月27日14:00功能上线后申请入驻的新卖家,无须向平台缴纳年费,但应按照卖家规则提供保证金。卖家在申请入驻经营大类时,应指定缴纳保证金的支付宝账号并保证其有足够的余额。平台将在卖家的入驻申请通过后通过支付宝冻结相关金额,如果支付宝内金额不足,权限将无法开通。保证金按卖店铺入驻的类目(经营大类)收取,收取标准参照现有的年费标准 链接 。如果店铺入驻多个类目(经营大类),则保证金为多个类目(经营大类)中的最高金额,不做叠加。针对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7日前已入驻的老商家,平台计划于2020年1月启动续签或重新入驻流程,11月27日上线的功能与这部分卖家没有操作上的关联、影响。
据了解,针对新商家的入驻,速卖通方面强调,用于保证金缴纳的支付宝账号一经指定,在店铺未彻底退出、清算前,不得变更。在出现保证金处罚后,卖家也应当按照卖家规则通过该指定支付宝账号进行补缴(但请注意:卖家退出后,同一经营年度内不得再准入同一经营大类)。同时,速卖通未来会为经营能力良好的卖家引入网商银行作为额外担保人,为卖家遵守和履行卖家规则提供担保。对于由网商银行作为额外担保人的卖家,平台将释放由支付宝冻结的保证金,释放后,网商银行有权直接从平台释放的保证金中划扣与保证范围一致的金额,作为卖家向网商银行的履约担保。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