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德里体系介绍
马德里体系是一个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它受两个条约约束:1891年签订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1989年通过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马德里体系使得商标所有人能够仅通过向一个主管局提交一份申请,使用一种语言,并支付一项费用,而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时获得商标保护。这一体系大大简化了商标国际注册的行政程序,降低了成本。马德里联盟由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议定书所适用的国家或政府间组织所组成,截至当前时间,马德里体系已有100多个缔约方,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

二、马德里商标优势
- 手续简便:申请人仅需提交一份申请书,使用一种语言,通过一个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就能指定多个国家获得商标保护,免除了向各个指定保护国家分别提交不同申请、使用不同语言以及分别缴纳费用等繁琐程序。
- 费用相对较低:申请人只需缴纳一份基础注册费,大大低于分别向每个国家申请的费用总和。后续费用,如变更、转让、续展等,也相对低廉。
- 审查周期较短:整体流程高效,申请人自向国家商标局提交国际注册申请之日起,如果手续齐备并且按时缴费,一般6个月左右就能取得商标国际注册证明。
- 国际影响力大:马德里商标体系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世界上几乎全部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都已加入,这使得商标在国际上能够获得广泛的保护,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三、申请条件及材料
申请条件:
- 申请人必须是中国为原属国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并在我国设有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场所,或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拥有我国国籍。台湾省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通过商标局提出国际注册申请,而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人或自然人则不能通过商标局提出国际注册申请。
- 申请国际注册的商标可以是已在我国获得注册的商标,也可以是已在我国提出注册申请并被受理的商标。
申请材料:
- 商标图样。
- 商品或服务清单。
- 具体的注册国家或地区。
- 中文及英文书式。
- 国内商标注册证复印件或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 申请人资格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复印件、居住证明复印件、身份证件复印件等。
- 如果基础注册或申请的商标在国内进行过变更、转让或续展等后续业务,需要一并提交核准证明复印件。
- 代理委托书(如有委托代理机构)。
四、注册流程
- 提交申请:商标的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可向任一缔约方的商标主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通过直接或通过代理机构以书面方式向某一缔约方提交申请。马德里商标申请仅需向每一个缔约方提交一份申请。
- 形式审查:各国商标局将对国际注册申请进行形式审查,主要审查国际局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否齐全、表格填写是否正确、申请书填写内容是否规范、国际局所附的各种证明文件是否齐备并符合规定。
- 受理与缴费:如果申请符合要求,国际局将下发《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国际局缴纳国际注册规费。
- 公告与异议:在公告期内,任何人对该商标的异议都可以提出。如果任何一国驳回申请或被驳回,其他缔约国就可以向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管理局提出异议申请,直到所有成员国都驳回申请,该申请才会被驳回。
- 注册完成:如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商标局将核准注册并予以公告。

五、注册马德里商标常见问题解答
Q1:国内基础申请或基础注册正在办理转让或变更的情况
答:如果国内基础申请或基础注册正在办理转让或变更,不可以受让人或变更后的名称或地址办理国际注册。如希望用受让人或变更后的名称或地址办理国际注册,须等到国内转让或变更核准之后才可。
Q2:如在马德里申请中指定欧盟将会覆盖哪些国家?
答:如指定欧盟将会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27国),即: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德国、丹麦、爱沙尼亚、西班牙、芬兰、法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
Q3:所有欧盟成员国均同时为马德里联盟成员国吗?
答:不是。其中马耳他尚未加入马德里联盟。
Q4:指定欧盟的特别要求?
答:指定欧盟必须在外文书式的国家一栏中针对欧盟选择一个第二语言。
Q5:指定美国的特别要求?
答:指定美国必须附上MM18表格。
答: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从国际注册日开始计算。
答:不可以。
Q8:对领土延伸至中国的马德里申请,中国商标局会颁发注册证吗?
答:不会。对领土延伸至中国的马德里申请,中国商标局依据《商标法》进行审查,如全部核准注册,将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发送核准保护声明Statementof grant of protection。
马德里商标注册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国际商标注册方式,但也需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了解相关的流程和费用。
以上就是马德里商标注册的相关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更多想知道的,欢迎沟通交流!!
文章推荐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1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