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香港金融市场迎来震撼性重磅消息——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与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联合宣布,汇丰拟以每股155港元现金收购恒生银行剩余36.65%股权,交易总金额高达1062亿港元,以协议安排方式完成私有化。这一创纪录的交易规模,意味着恒生银行将结束长达53年的上市历史,正式成为汇丰全资子公司。
这不仅是香港银行业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更是一次可能彻底重塑香港金融版图的“世纪收购”。

一、30%高溢价!汇丰千亿港元“买回半个自己”
根据公告,汇丰此次报价较恒生银行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19港元溢价30.3%,较过去360个交易日平均价更高出48.6%。按此估值,恒生银行的总市值高达2903亿港元,相当于2025年上半年账面价值的1.8倍,远高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平。
消息发布当天,恒生银行股价暴涨——盘中一度触及168港元历史新高,最终收涨25.88%报149.8港元;与此同时,汇丰控股因千亿资金收购压力股价下跌近6%,报104港元,至10月13日累计跌幅超过7%。
若交易顺利完成,恒生银行将自港交所退市,结束自1972年上市以来的53年历史。汇丰控股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汇丰亚太控股”持有恒生100%股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整合。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Noel Quinn)在公告中表示:
“这是对香港经济的重大投资,体现了我们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超级联系人(Super Connector)’角色的坚定信心。”
二、“半个世纪后”的完全并购:战略豪赌与结构重组
事实上,汇丰与恒生的关系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
1965年,香港爆发银行业危机,恒生陷入资金困境,汇丰以“救援者”身份收购其51%股权。自此,两者关系密切,却始终保持相对独立运作。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汇丰选择“完全私有化”恒生,被认为是其亚洲战略重心转移的重要标志。
根据汇丰最新披露的重组计划,集团将于2025年1月正式重组为香港、英国、中东及北美四大板块,香港被定位为核心增长引擎。
业内分析指出,恒生与汇丰在零售及中小企业银行业务的重叠率高达40%,合并后每年可节省约8亿港元运营成本,并使管理决策效率提升30%以上。
这意味着,汇丰希望借助私有化完成“去重复、强协同”的结构性整合。
三、香港银行业格局重塑:一大两中时代到来
恒生退市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变动,更意味着香港银行业格局的洗牌。
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指出,此次并购标志着香港银行整并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或将形成以汇丰为核心、渣打与中银香港为两翼的“一大两中”新格局。
他进一步预测,其他中小银行,如东亚银行(市值约334亿港元)、大新银行,未来或成为并购目标,香港本地银行的独立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一旦私有化完成,香港市场上仍保持独立上市地位的纯港资银行,仅剩东亚与大新两家,象征着“港资银行时代”的终结。
四、恒生银行困境:利润下滑与地产风险暴露
汇丰收购的时机并非巧合。过去几年,恒生银行在业绩与合规层面皆承受压力。
2025年上半年,恒生银行营业收入虽微增3%至209.75亿港元,但净利润却同比大跌30.46%至68.8亿港元,净利润率腰斩至26.67%。
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质量恶化与信贷损失剧增。
截至2025年6月末,恒生银行总减值贷款达550亿港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至6.69%,其中香港商业地产相关贷款成为重灾区,占比高达52.2%。
预期信贷损失及减值拨备半年内增加33.6亿港元,其中25亿港元来自商业地产领域。
除了财务压力,恒生在合规方面也屡遭处罚。2025年1月,香港证监会因恒生在销售集体投资计划和衍生产品时存在严重缺失,对其罚款6640万港元;5月,该行再度启动大规模裁员,部分部门削减人员比例高达50%。
在高压监管与疲软地产市场的双重夹击下,恒生的独立经营难度持续加大,汇丰此时出手可视为“止损式整合”。

五、历史回顾:从拯救到整合的金融循环
恒生银行成立于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五位香港实业家创办,最初定位为中小企业融资银行。
1965年银行危机后,汇丰以“白衣骑士”姿态出手相救,从此持有恒生多数股权。
1972年,恒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本地银行之一,并于1969年推出代表全港股市走势的“恒生指数(HSI)”,影响力延续至今。
如今,汇丰再度以千亿规模完成全资整合,既是历史循环的终点,也是香港银行业全球化重构的起点。
六、未来展望:整合后如何重塑香港金融版图?
从长远来看,汇丰的整合目标并非仅为成本协同,而是希望打造更统一的零售与财富管理体系。
未来恒生品牌将继续保留,但将在汇丰架构下强化数字化、智能理财及ESG投资产品。汇丰表示将扩大在香港的技术投资,以AI和大数据提升客户体验,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将零售客户活跃度提升20%。
此外,恒生私有化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
香港银行业正加速迈入“集团化+科技驱动”的新阶段,传统中小银行若无法转型,将更易被收购或边缘化。
结语:时代落幕与新周期开启
恒生银行自1933年创立至今,历经92年风雨;从1965年危机被收购,到1972年上市,再到2025年退市,正好跨越半个世纪。
它见证了香港银行业的兴衰起伏,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汇丰千亿港元的收购,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香港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象征。
未来的香港银行业,将在全球金融竞争中,以更集中、更高效的姿态继续前行。
往篇推荐
- 香港恒生银行【转账】全指南:APP操作、限额政策与跨境理财技巧
- 香港银行卡新规解析:2025年跨境理财通2.0升级与开户避坑指南
- 香港银行开户被拒原因揭秘:避开“投资”敏感词的开户技巧
- 2025内地居民香港银行开户全攻略:无需赴港也能轻松开设OCBC账户
以上就是汇丰千亿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53年上市史终结,香港银行业格局重塑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Lola@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