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售后客服及平台资讯
Lazada售后政策
DRTM是Lazada平台的一种智能售后服务新模式,处理买家退货问题,让卖家可以直接与买家沟通,收取退货包裹。
Lazada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领导者,拥有完善的政策来保护商家和客户之间的利益。
DRTM,全称直返商家,是Lazada平台的一种新型智能售后服务模式,处理买家退货事宜,让卖家直接与买家沟通,收取退货包裹。
一、DRTM模式对Lazada卖家有什么好处?
1.收到退货申请后,立即联系买家。然后卖家就可以知道买家退货的原因,甚至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消除买家的后顾之忧,说服买家取消退货申请。
2.避免不必要的退货。如果买家退货不合理,卖家可以根据Lazada退货政策拒绝退货申请。
3.改善买家的退货体验。适当情况下,买家不需要退货,卖家可以直接发起退款。
4.全程跟踪退货包裹物流,并对退货进行质量检查。
5.与买家讨论退款金额。如果有正当理由,卖家可以和买家沟通,只退部分货款。
二、Lazada卖家如何处理DRTM退货申请?
前往Lazada卖家中心,进入“OrdersReturn Orders”查看收到的退货申请。卖家可以选择“驳回申请”、“同意退货”、“退款”三个选项。在处理退货申请之前,建议卖家先联系消费者。
DRTM是Lazada卖家必须使用的退货模式。除非卖方使用FBL物流,否则Lazada可以代替卖方处理退货,并对退货进行质量检查。
三、收到DRTM退货申请后,卖家需要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首先确定是否批准买家的退货申请。如上所述,有“驳回申请”、“同意退货”、“退款”三种选择。Lazada卖家应在收到退货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回复,否则系统会自动“同意退货”或“只退款”,视商品价值而定。
第二步,退货商品的质量检验或鉴定应在收到商品后3天内完成,并确认退款,否则系统会自动进行退款操作。
四、卖方拒绝退货,买方提出投诉。我该怎么办?
Lazada的政策规定,如果卖家拒绝退货申请,买家可以在7天内提出投诉,然后DRTM争议团队会介入,要求卖家和买家提供相应的信息,然后为双方制定出公平的解决方案。
Lazada新的售后政策相比之前的退换货政策加强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保护,这个售后政策的团队将更专业、更快捷地处理Lazada的退换货问题。
平台资讯
2023实力商家计划第一期(2023.01.01-2023.03.31)已正式开启定向邀约,平台将给予更多资源激励,按月度为达标商家提供1%的佣金返还,大额活动补贴,频道资源位等新权益,并提供可持续的运营解决方案,全方位助力商家抢滩新机遇,实现快速成长。
全新升级的2023实力商家计划将以达标激励的形式,聚合平台级核心资源引导商家快速达成业务增长,实现可持续增长。为此,平台将提供有效的营销玩法+流量+补贴方案,全链路赋能商家一步步完成阶段性计划目标,获取达标奖励。
为助力商家控制运营成本,充分释运营能力,Lazada实力商家计划也首次启动大规模的佣金返还优惠计划,计划内商家达标后,全店销售额的1%将返还到下一自然月的超级推广账户中(除马来站点)。
为帮助计划内商家获取丰厚奖励,平台设置了相应的成长通道,拆解核心目标,提供明确的优化方向,助力商家建立优质的服务能力及供应链能力,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为解决商家流量痛点,平台将通过核心频道、活动玩法资源帮助商家触达更多消费者,计划内商家可优先获得LazFlash Extra(补贴闪购)频道资源,该频道的商品可在原来商家提交的折扣外,获取平台额外补贴,以通过更优惠的价格俘获东南亚消费者。
2022年双12的前两个小时内,闪购频道销量占比高达全平台销量的1/4,闪购频道正逐步成为商家首选的确定性爆发阵地。其中,Lazada跨境双12提报的LazFlash Extra商品在该频道斩获了较平均近8倍的订单量。通过该模式,平台将为跨境商家提供确定性的流量扶持。
此外,平台将通过设定玩法目标,引导商家更好地掌握平台核心工具。数据显示,平台包邮和返现是吸引消费者搜索、筛选和下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跨境商家而言,加入对应项目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快速增长。
其中,马来和泰国将为计划内的跨境商家提供大额活动补贴,包括平台商家联合补贴优惠券(马来西亚站点),以及平台包邮+返现项目的佣金将降低至 5.5%,远低于非计划内商家的8%(泰国站点),助力商家更好地通过核心项目吸引订单。
最后,商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平台的深入配合与协作,实力商家将优享专属客户经理的运营协助和指导,持续精细化运营,稳健可持续提升品牌和商品竞争力,抢占蓝海市场份额。
结合2023实力商家的多项权益,Lazada将全方位配置相应运营激励,从而实现商家、品牌快速成长、消费者体验大幅度提升的多方利好的局面。综合到品牌及商家整体表现及配合意愿两个因素,Lazada将定向邀约表现出高潜力的优选商家,给予项目内专属资源和扶持。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