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y开店准备、开店费用详解、选品&注意事项;
ebay开店需要的材料有哪些?开店条件是什么?
1、ebay个人店铺准备资料
个人身份证:个人卖家开店,准备本人的身份证即可。
电子邮箱:最好是使用海外的电子邮箱,避免后续出现错误。
手机号:填写卖家能够及时收到短信的手机号码,要求是这个号码没有注册过该平台。
双币信誉卡:是visa、mastercard这两种信誉卡,也能够使用国内银行发放的双币信誉卡,主要是平台进行收费。
2、企业店铺需求资料
企业停业执照:中国内地或者香港的合法企业营业执照,平台还会请求提供其他资料,卖家按页面要求提交即可。要求是跟停业执照上填写的法人身份证信息完全一致。
手机号:通常情况下是直接使用法人的手机号,但没有特别的限制。
企业邮箱:在此注意,卖家最好要用海外邮箱,而且还必须要企业邮箱。
个人和企业注册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这两项。除此之外可能还需求如身份证材料、个人近照、地址证明材料(地址证明要和注册地址分开填写)等材料,需要可用于做跨国认证。
3、注意事项
一份营业执照或身份证资料只能注册一个ebay企业或个人帐户。
开通ebay该平台多个站点的话,没有必要去重新注册其他站点的账号,直接用之前开通的账号去登陆其他站点就可以了。假如是开通ebay欧洲站点的话,必需要是企业账户才行,不支持个人卖家注册。
最后卖家需要注意的是,注册和运营ebay店铺的ip地址一定要分开填写,不要将两者搞混了,导致卖家最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开店费用详解
注册eBay是完全免费的,不过开设eBay店铺,您每月需支付相应的店铺月租费(视店铺级别而定),此外还有物品刊登费与成交费。
1.刊登费用
这个费用是开店费用的基本费用,eBay平台卖家在发布listing(产品)需要支付一定的刊登费。eBay平台每月根据卖家类型给予免费限额,免费限额内无需支付刊登费。超过免费限额的,每天收取0.3美元的出版费。对于新卖家,申请入驻企业账户可获得3000个刊登的额度。
2.成交费用
和刊登费一样,这个费用也是是开店费里面的基本费用。卖方完成交易后,eBay该平台将收取成交费(可理解为佣金)Bay交易费用按买方支付的费用计算,包括产品费用和物流费用。大多数产品的交易费用是销售总额的10%,最高不超过750美元。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况:eBay美国站点。如果你的账户销售业绩下降到below standard seller,成交费收取的费率会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哦!
3.广告推广费
在eBay在平台上,如果卖家想获得流量和曝光,可以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设置promoted listing的刊登,如此一来产品就会在某些特定位置被推荐。只有通过促销活动成功售出的商品,才会收取相应比例的佣金。如果只点击而不出售,则不会产生广告费用。用户可以设置1%到20%的促销佣金比例。
4.产品运输费
无论是从国内运输给买家,还是选择海外仓库,都需要先运输到目的地,这将产生物流运输成本。具体成本与运输方式、物流公司、产品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在跨境电商卖家成本中,开店费用是属于店铺运营费用中的一部分,除了上述的基本开店费用以外,eBay还有很多收费项目,不过大多都是可选的项目都是要收费的。
ebay选品
一、商品颜值高
选择的商品包装好,要有质感,这样产品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爆潮流。
二、商品性价比高
选择的商品的性价比是商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选择的商品要物美价廉。
三、商品低成本低价格
在选择的商品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商家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四、切忌脱离市场
在选品时一定以市场为导向,以数据为依据,不要看轻任何产品,就像义乌小商品,成功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
五、关注流行趋势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爆款不可能只是同一种产品,选品也要紧跟流行趋势,平时多关注一些社交平台如微博等,以便快速掌握流行趋势。
六、切忌盲目跟风
在没有充足的资金及供货渠道下,切忌盲目跟风,一般都有可能是炮灰。
七、衡量产品状况
通过各种选品渠道,我们会发现很多可以选择的商品,要充分了解这些商品目前的市场情况,比如有多少家供货商,市场评价如何,销售记录如何等。
在选品时,要有试错的心态,也要全盘考虑根据自身经验以及资源,选择好的品类货源。
除了选品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将选到的商品打造成为爆款。一个商品之所以能成为爆款,与宣传及与优秀的文案是密不可分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打造爆款的思路:
1.应用各种短视频以及抖音博主推荐等可以作为有效的宣传手段。可以拍摄一个原创小故事,在故事中穿插软广告,提高产品传播度。
2.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也很重要,如王老吉的产品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因广告语重复度高并且容易记,产品自然顺理成章成为爆款。
3.打造温柔美好的商品文案。人的生存本能中趋利避害,温柔美好的商品文案,总能打造出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建立情感偏好及信任感,如“你本来就很美”反复出现的广告语,顺应人的潜意识,让人不自觉产生熟悉感。
原创文章,作者:Kimi@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