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加坡全球最低税解析:中国投资者的挑战与机遇
2025年,新加坡税收制度迎来历史性转折点,正式迈入全球最低税(GMT) 时代。这一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导的第二支柱规则,旨在终结全球范围内长达数十年的“逐底竞争”式税收优惠大战,重塑国际税收秩序。对于深耕或计划进入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中国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必须直面合规挑战,也蕴含着推动业务转型升级、以更扎实的商业实质赢得市场竞争的战略机遇。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加坡新政的核心内容,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一、全球最低税时代来临:政策背景与核心内涵
1. 政策背景与“双支柱”方案
全球最低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源于OECD/G20旨在应对经济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的“包容性框架”。2021年10月,近140个辖区就该框架达成共识,其核心是 “双支柱”税改方案。
-
支柱一 主要针对大型跨国科技企业,将部分征税权重新分配至市场所在地。
-
支柱二,即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GloBE),则是本次新加坡税改的直接依据。它设定了15%的全球最低有效税率,确保营收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在每一个运营辖区都承担公平的税负。
2. 全球实施进度与新加坡的跟进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5个司法管辖区通过了全球最低税的国内立法,其中包括欧盟27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在亚太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均宣布自2025年起实施。
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基地,主动立法实施第二支柱,既是履行国际承诺,也体现了其维护自身作为高标准、透明、可靠商业枢纽的决心。新加坡国内立法明确了收入纳入规则(IIR) 和低税支付规则(UTPR) 的适用,并引入了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QDMTT),确保了对在本国产生的补足税的征收优先权。
3. 三大核心机制解析
-
收入纳入规则(IIR):这是规则的“矛头”。它允许跨国企业最终母公司所在的辖区,对集团内位于低税地(有效税率低于15%)的实体所产生的利润,征收补足税至15%。
-
低税支付规则(UTPR):作为IIR的补充,当最终母公司所在国未实施IIR时,UTPR将授权集团内其他已实施该规则的辖区,通过拒绝扣除费用或进行其他调整等方式,对低税实体的利润进行“补刀”征税。
-
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QDMTT):这是东道国的“防御盾牌”。新加坡通过实施QDMTT,有权率先对位于本国境内的低税实体征收补足税,从而避免税款流失到其他实施IIR的国家。
制度意义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投资的逻辑。企业选址不再仅仅追求“税率洼地”,而是必须回归商业实质,更加看重当地的营商环境、人才储备、产业链完整度、市场潜力和法治水平。国家间的竞争也从简单的税收优惠比拼,转向了综合实力的高质量角逐。

二、新加坡新政深度解读与企业合规要点
1. 适用主体:谁将受到直接影响?
新加坡的全球最低税政策并非“一刀切”,它有明确的适用范围:
-
全球年合并营收达到7.5亿欧元(约合11亿新元)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是最关键的门槛,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不会被直接纳入规制范围。
-
该集团在新加坡设立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区域总部(RHQ/IHQ) 等实体,如果其在新加坡的有效税率被计算后低于15%,则可能触发补足税。
重要提示:对于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本地中小企业、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仍适用现行17%的企业税率及各项税收优惠(如部分免税计划、创业税务优惠等),短期内不受此新政直接影响。
2. 关键合规节点:ECI申报的紧迫性与风险
无论企业是否直接适用全球最低税,所有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都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预计应税收入(ECI) 申报。
-
什么是ECI? ECI是新加坡税务局(IRAS)要求企业在财年结束后三个月内提交的“预计利润”申报表,用于提前核算和预估当年度的税负。
-
关键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这是针对上一财年的ECI申报截止日。
-
对跨国企业的特殊重要性:对于适用全球最低税的集团,在ECI申报中就必须开始考虑和反映新税制的影响。如果未能准确申报,导致在新加坡的有效税率低于15%而未计提补足税,将面临严重风险:
-
财务风险:被IRAS追补税款,并可能加收罚金与逾期利息。
-
信誉风险:企业的税务合规评级将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可能波及银行的信贷评估和年度审计报告,损害企业声誉。
-
三、对中国投资者的深远影响与战略应对
1. 直面挑战:税务成本与合规复杂性增加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特别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或控股公司的集团,挑战是直接的:
-
实际税负可能上升:过去,企业可能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使在新加坡的部分实体享受低于15%的有效税率。新规下,这部分“税收红利”将消失,整体税务成本可能提高。
-
合规负担加重:企业需要准备GloBE信息报告表,进行复杂的有效税率计算,并满足新加坡及其他相关国家的申报要求,对财务和税务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
传统架构与优惠策略失效:依赖于在低税地设立中间控股公司、利用税收协定优惠等传统筹划方式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转让定价文档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将受到更严格的审视,企业必须证明其利润分配与实质经营活动(如决策功能、人员配置、风险承担)相匹配。
2. 抓住机遇:在变革中重塑竞争优势
危机中育新机。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新加坡实施全球最低税,同样是优化战略、脱颖而出的机会。
(1)强化商业实质,实现价值创造
新政迫使企业从“税务驱动”转向“业务驱动”。中国投资者应借此机会:
-
深化本地运营:增加在新加坡的实际投入,如设立研发中心、引入核心决策团队、拓展区域管理职能,使区域总部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
利用新加坡固有优势:新加坡的法治环境、资金自由流动、深厚的人才池以及广泛的国际网络(如RCE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核心竞争力并未改变,反而在“公平竞技场”上更加凸显。企业应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要素服务于真正的业务扩张。
(2)抢占合规先机,构建专业壁垒
提前行动的企业将赢得主动。
-
立即进行健康检查:评估集团全球架构和供应链,计算各辖区的有效税率,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
把握ECI申报节点:将全球最低税的考量纳入本次及未来的ECI申报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合规性。
-
寻求专业支持:积极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和律师事务所,建立应对新税制的长期合规框架。高标准的税务合规能力本身,将成为跨国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3)优化区域布局,开拓东盟市场
新加坡依然是进入东盟市场的绝佳跳板。在税收优势趋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可以更专注于:
-
以新加坡为枢纽,整合东盟业务:利用新加坡的稳定环境和连通性,作为资金管理中心、贸易结算中心和供应链协调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
-
关注其他东盟国家的配套政策:随着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实施最低税,它们可能会推出基于实质活动的新的税收优惠(如针对特定产业、研发活动的加计扣除),中国企业应保持敏锐,捕捉这些新的投资激励。

四、政策加码:增强应对的可靠性
为平稳过渡,新加坡政府并非仅仅被动实施规则。除了推出QDMTT外,新加坡也在持续优化其税收优惠体系,确保其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同时保持吸引力。例如,对于金融、科技、研发等特定领域,新加坡提供了更侧重于实际经济活动贡献的激励方案。中国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和税务局(IRAS)发布的最新指引,确保既能享受合规的优惠,又能满足第二支柱下的新要求。
总结
2025年新加坡全球最低税的实施,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它宣告了纯粹以降低税负为导向的投资模式已成过去,对企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合规性和商业实质要求。
对于中国投资者,这无疑是一场压力测试,但更是一次战略升级的契机。被动应对只会增加成本和风险,主动拥抱变化、将合规内化为能力、将投资重心从“节流”转向“开源”和价值创造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务之急是立即行动,从准确完成2025年11月30日的ECI申报开始,全面评估影响,调整全球策略,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税收格局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全球化发展。

往篇推荐
- 2025全球最低税率新政解析:香港、新加坡税务架构优化与跨境电商合规指南
- 中国加强境外投资收益税收管理,新加坡税务居民身份成规划关键
- 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香港与新加坡税务架构对比及资金合规路径全面分析
- 2025年中企出海指南:香港、新加坡税务体系对比与资金出入合规路径
以上就是2025新加坡全球最低税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在线提问~
lngStart 提供全球公司注册和全球银行开户业务,助力卖家出海,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给您最优质的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Shirley@Ingsta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gstart.com/blog/35692.html